金人捧剑篇

长安佳丽逢上巳,秦王开筵面曲水。

风送莺声杂管弦,柳拂晴烟澹罗绮。

此时歌舞临高台,千钟万骑纷徘徊。

瞥睹金人腾曲水,手提三尺何雄哉!

神物由来经百炼,龟文龙藻相凌乱。

寒光烨奕动流星,紫气纵横烁飞电。

乍看出匣气干云,莫邪失色风胡惊。

歘忽青天风雨黯,惨淡白日虬龙唫。

芙蓉为锷珊瑚把,神彩陆离照四野。

令君此际威中原,令君此际制西夏。

于时秦王气转骄,戈鋋临风风怒号。

太原以东无王气,函关万里绝呜鞘。

英雄转眄已沈沦,阿房只今草青青。

此剑毋乃归延津,灵秘何年出水心,噫嘻吾将携此清边尘!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金人捧剑篇》是明代文学家袁宗道所作,其诗中描绘了长安上巳节的繁华景象,以及秦王宴会上展示宝剑的壮观场面。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宝剑的神异与秦王的豪情。

首句“长安佳丽逢上巳”,点明地点与时间,长安的美丽女子在上巳节聚集,预示着一场盛大的宴会即将开始。接着,“秦王开筵面曲水”描绘了秦王在曲水流觞的宴会上设宴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神秘的氛围。

“风送莺声杂管弦,柳拂晴烟澹罗绮”两句,通过自然界的鸟鸣与音乐交织,以及柳树轻拂晴空中的烟雾与华丽的丝绸,共同构成了一幅春日宴乐的画卷,展现了宴会的热闹与奢华。

“此时歌舞临高台,千钟万骑纷徘徊”进一步描绘了宴会上的歌舞升平,千钟美酒与众多骑士环绕,彰显了秦王的权势与豪迈。

“瞥睹金人腾曲水,手提三尺何雄哉!”这一句突然转折,描述了秦王手持宝剑,剑光如电,仿佛金人腾跃于曲水之上,展现出宝剑的非凡威力与秦王的英勇形象。

接下来的几句诗,通过“神物由来经百炼”到“芙蓉为锷珊瑚把”,详细描绘了宝剑的精妙制作与独特设计,以及其神异的光芒与力量,赋予了宝剑超凡脱俗的气质。

最后,“令君此际威中原,令君此际制西夏”表达了宝剑在秦王手中能够威慑中原,甚至征服西夏的想象,体现了对秦王及其宝剑的崇高评价。

整首诗不仅赞美了宝剑的神异与秦王的英武,也暗含了对历史变迁与英雄气概的感慨,以及对和平与正义的向往。袁宗道以其独特的文笔,将历史、神话与现实巧妙融合,创作出这首充满想象力与艺术魅力的诗歌。

收录诗词(251)

袁宗道(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万历十四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终右庶子。时王世贞、李攀龙主文坛,复古摹拟之风极盛,宗道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说。推崇白居易、苏轼,因名其斋为白苏斋。为文崇尚本色,时称公安体。有《白苏斋类稿》

  • 字:伯修
  • 籍贯:荆州府公安
  • 生卒年:1560—1600

相关古诗词

驾幸石景山临观浑河,见水势汹涌,因念黄河时有冲决,面谕辅臣,经理须要得人,复命作诗恭记

鸾舆回峪岭,羽骑度岩河。

仰睇石景山,俯瞰桑乾河。

桑乾水流何太急,狂飙卷浪高千尺。

浮澌穿石吼风雷,新涨奔崖乱云日。

圣主顾且惊,拊髀呼近臣。

仅一衣带水,泛滥愁吾人。

况复河源来天上,汤汤百折经龙门。

盘旋九曲银潢转,澎湃八弦沧海翻。

频年徐邳无安流,白日蛟龙走林阜。

纵有田闾岂足依,即云疏筑那堪久。

少府徒闻请万缗,天吴时复忧千亩。

金简谁嗣敷土功,玄圭应待济川手。

微臣稽首颂吾皇,儆予今复继陶唐。

欲笑秦王称德水,还轻汉武筑宣房。

坐令蒿莱化禾黍,还教沮洳变康庄。

载德老农歌击壤,洪河万里浮荣光。

形式: 古风

真定道中

凭高聊引睇,草色上征裾。

垣断暮山出,沙平江树疏。

清斋甘苜蓿,适意任蘧篨。

问我年来兴,东溪足钓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憩有斐亭

空亭堪徙倚,一水带疏林。

乱石含芳草,危桥度远岑。

野垣还竹色,淇澳尚泉音。

岂不怀君子,高踪何处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归兴

家傍青山曲,门当绿水斜。

长峦通畎瀹,古木间桑麻。

吾欲学为稼,将无遂及瓜。

还因归里日,预已惜离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