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其一)

孤芳清韵迥难攀,长共琴书静掩关。

一日知音付流轸,十年幽梦落空山。

相亲君子成同调,不见佳人怅别颜。

寂寂怀芬虚自赏,沅湘千里白云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兰花的高洁与孤独之美,诗人以兰花自比,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和对佳人的怀念。首句“孤芳清韵迥难攀”直接点出兰花的独特气质,它不与群芳争艳,独树一帜,其清雅之韵难以被世人所理解或接近。接下来,“长共琴书静掩关”一句,将兰花与琴书相联,暗示了兰花与文人雅士的契合,它在静谧的书房中默默陪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一日知音付流轸,十年幽梦落空山。”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正理解自己、与自己心灵相通的知音的渴望。然而,这样的知音似乎总是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在梦中相遇,最终却只能在空山中消散,留下无尽的遗憾。这种情感的表达,既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也反映了现实与理想的落差。

“相亲君子成同调,不见佳人怅别颜。”这两句则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他渴望与君子成为知己,共享志趣,但现实中却未能如愿,只能在心中怀念那些未曾谋面的佳人,他们的形象在诗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每一次想起都让人心生怅然。

最后,“寂寂怀芬虚自赏,沅湘千里白云间。”这两句总结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兰花独自绽放,虽香气袭人,却无人欣赏,只能在寂静中自我陶醉。沅湘两地,千里云烟,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广阔与孤独。整首诗通过兰花这一意象,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望、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以及面对孤独时的自我慰藉,情感深沉而富有哲思。

收录诗词(3517)

彭孙贻(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 称谓:管葛山人
  • 字:仲谋/羿仁
  • 号:茗斋
  •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 生卒年:1615~1673年

相关古诗词

兰花(其二)

薜萝衣带白纶巾,八室相看可结邻。

已自握香称大国,能无搴秀托骚人。

采芝不惮来空谷,脩褉长应忆暮春。

一壑一丘堪独往,清时何惜老沉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兰花(其三)

紫茎绿叶满芳丛,几见秋来坠露红。

长幸托根依绮石,偏宜转蕙有光风。

冰壶一片心相寄,瑶草三山路未通。

为约美人江上去,行吟同过澧沅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并蒂兰(其一)

入谷鸣琴漫自伤,同心结友访都梁。

共怀公子应相语,何处佳人并不忘。

幽梦二妃芳畹合,秋衣双佩弄珠香。

庭阶子弟谁争秀,遏末连枝道韫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并蒂兰用韵

裛露双来照案头,紫茎秀色迥难俦。

真堪林下同心去,相向山中结佩游。

骚客自伤空对影,高人却笑独惊秋。

沅湘何限孤吟者,倘为婵娟解少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