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厓山吊古(其四)》由明代诗人李之世所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追忆与感慨,展现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和对国家兴衰的深思。
首联“濒危已失三千士,誓死犹存六尺孤”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牺牲的悲壮。在濒临绝境之时,已有三千勇士倒下,但仍有六尺之躯坚守到最后,表达出忠诚与牺牲的精神。
颔联“岂是龙蟠跨宝鼎,可堪鳌背奠皇图”运用比喻手法,将英雄比作龙与鳌,象征着他们虽未能实现宏图大业,却以身殉国,为国家的未来奠定了基础,表达了对英雄未能实现理想抱负的惋惜之情。
颈联“云深越徼胡尘黯,霜冷残潮海日枯”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肃杀的氛围,暗示了国家的衰败与人民的苦难,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切忧虑。
尾联“独有金牌报国恨,至今风雨泣昆吾”点明主题,强调了英雄虽已逝去,但他们的精神与事迹永存于后人心中,如同风雨中的昆吾剑,即使时间流逝,仍能触动人心,激发人们对国家的热爱与忠诚。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英雄的崇敬、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与失落的感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刻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