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嚼曲含香,吹笙聘月,华年心绪愔愔。

十二重帘,重重阁住春阴。

花魂蝶梦飞难度,倩何人、料理幽襟。

问春人,知否园亭,啼遍流莺。

生愁一点朝云散,把青梅细数,红豆闲吟。

尚怯馀寒,争教负了香衾。

痴鬟不放熏篝稳,坠猩红、半幅吴绫。

启湘屏,多病心情,忘系花铃。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鉴赏

这首《高阳台》是清代诗人龚自珍所作。全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里的一段情感故事,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嚼曲含香”、“吹笙聘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华年心绪愔愔”则直接点明了主人公内心的平静与沉思。接下来,“十二重帘,重重阁住春阴”一句,通过层层叠叠的帘幕,巧妙地将外界的春色与内心的阴霾隔绝开来,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与外界情感世界的疏离感。

“花魂蝶梦飞难度,倩何人、料理幽襟”两句,将主人公的情感比作难以捉摸的花魂蝶梦,暗示了其内心世界的复杂与难以言喻。同时,也表达了寻求心灵慰藉的渴望,但又无奈于无人能解的孤独感。

“问春人,知否园亭,啼遍流莺”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与失落的情绪,通过询问春天是否知晓园亭中的寂寥与流莺的哀鸣,表达了主人公对世事无常、人生苦短的感慨。

“生愁一点朝云散,把青梅细数,红豆闲吟”这一段,通过“青梅”和“红豆”的意象,象征着青春的回忆与相思之情。主人公在愁云散去后,开始细细品味这些美好的记忆,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珍惜。

“尚怯馀寒,争教负了香衾”则体现了主人公对温暖与舒适生活的向往,以及面对外界环境变化时的敏感与脆弱。

最后,“痴鬟不放熏篝稳,坠猩红、半幅吴绫”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痴鬟”(痴情的女子)的形象,展现了主人公对情感的执着与痴迷。而“猩红、半幅吴绫”则可能象征着爱情的热烈与短暂,或是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留恋。

“启湘屏,多病心情,忘系花铃”则以湘妃竹屏风为背景,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与身体的不适,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生活琐事的淡然态度。

整体而言,《高阳台》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主人公在春日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对现实孤独与失落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词中蕴含的情感深沉而复杂,读来令人不禁为之动容。

收录诗词(585)

龚自珍(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 籍贯:27岁中举
  • 生卒年: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

相关古诗词

喝火令

欲赋仙模样,空愁彩笔雕。藕丝衫子郁金翘。

立到水芝花上,罗袜未香消。

端正当窗户,停匀亸步摇。断无幽意上眉梢。

只恐凝妆,只恐背人娇。

只恐梦回香泪,揩上枕头绡。

形式: 词牌: 喝火令

木兰花慢

问人天何事,最飘渺,最销沈。

算第一难言,断无人觉,且自幽寻。

香兰一枝凭瘦,问香兰、何苦伴清吟。

消受工愁滋味,天长地久愔愔。兰襟。

一丸凉月,堕似他心。

有梦诉依依,香传袅袅,眉锁深深。

故人碧空有约,待归来、天上理天琴。

无奈游仙觉后,碧云垂到而今。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押[侵]韵

菩萨蛮

行云欲度帘旌去。啼花恨草无重数。吟淡口脂痕。

秋心自觉温。秋怀珠与玉。写上罗笺薄。

暮暮与朝朝。工愁要福销。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惜分钗

金铺晓。搴帏早。嫩寒漠漠欺人觉。雾沈香。额微黄。

报道寒梅,也学晨妆。双。双。明窗掩。重帘软。

炉香自炙红丝砚。点银钩。记清愁。

待把琴心,寄与西洲。休。休。

形式: 词牌: 撷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