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阎学士靖轩赠受益山居二首(其一)

十里方诸影绿鬟,空濛潋滟一窗间。

天河不洗读书眼,未可同君上此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翻译

十里之外的湖光倒映着绿色的发髻,水汽迷蒙,景色在窗边波光粼粼。
银河也无法洗净我读书时的疲惫眼神,此刻还不足以与你一同登上这座山峰。

注释

十里:形容距离之远。
方诸:古代星宿名,这里代指湖面。
影绿鬟:倒映在湖中的绿色发髻,可能指的是女子的秀发。
空濛:形容雾气迷茫的样子。
潋滟: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天河:指银河,这里比喻清澈的湖水。
读书眼:因读书而劳累的眼睛。
未可:还不可以,尚未准备好。
同君:与你一起。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静谧山居生活的诗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和修养的追求以及与世隔绝的情怀。开篇“十里方诸影绿鬟”一句,以绿鬟比喻远处山峦的层次分明,通过“十里”的距离感,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空濛潋滟一窗间”,则描绘了诗人居所之幽雅,窗前是一片寥寥可数的云影,为空間增添了一份淡远之美。

“天河不洗读书眼”一句,更是深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里的“天河”,指代北斗星河,而“不洗读书眼”,则意味着诗人通过阅读古籍,获得了比观赏自然界更为深刻的精神滋养。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也反映出他超越物质世界,追求心灵净化的高尚情操。

最后,“未可同君上此山”一句,则表明了诗人对于这种精神境界的珍视和保护。诗人似乎在告诫读者,此山非同凡响,不是轻易可以攀登之处,需要有相应的心灵修为才能与诗人共享这份宁静。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高远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江行大雨水涨四首(其四)

何处岸颓漂大树,明朝水落阁平滩。

村民争剪为薪去,万事从前预料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江行大雨水涨四首(其三)

踏竿倒挂似飞猱,水长船行拂树梢。

忽讶平途成峻濑,更怜危石没深涛。

形式: 七言绝句

江行大雨水涨四首(其二)

一夜水高丈五六,移舟稳傍渔家宿。

矶头浪急上滩难,舟子索钱赛神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屋]韵

江行大雨水涨四首(其一)

客路由来但喜晴,山深何况更舟行。

孤篷酒醒三更雨,滴碎愁肠是此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