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其二)

井底生红尘,高峰起白浪。

石女生石儿,龟毛寸寸长。

若要学菩提,但看此榜样。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翻译

井底有红尘般的尘埃,高峰上涌动着白色的浪花。
石头中诞生了石头的孩子,龟壳上的毛发一寸寸生长。
如果想要学习觉悟,只需观察这眼前的景象作为榜样。

注释

井底:比喻底层或狭窄的环境。
红尘:形容尘土或世俗纷扰。
高峰:高山,象征高远或超脱。
白浪:象征变化无常或浩渺无际。
石女:石头幻化的女性形象,可能象征自然或无生命的事物。
石儿:石头的孩子,可能寓意从无到有的过程。
龟毛:龟壳上的毛发,象征岁月的痕迹或坚韧的生命力。
寸寸长:逐渐增长,暗示积累和成长。
菩提:佛教中的觉悟或智慧。
榜样:可以效仿的典范或启示。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寒山的作品,名为《诗(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禅宗思想和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

“井底生红尘”一句,通过井水反射天空所现出的红色尘埃,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物我两忘的境界。井底之水原本清澈,却因外部世界的影子而变得不再纯净,这象征着心灵深处对世间纷扰的感受。

“高峰起白浪”则是山峰之巅波涛汹涌,形象地表达了自然界的磅礴与力量,同时也寓意着内在修养所达到的高度和纯粹无瑕的境界。

接下来的“石女生石儿”和“龟毛寸寸长”,则是借用神话传说中的元素来表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力的顽强。石女(即石头所化成的人)生育石儿,象征着自然界中生命力的一种奇特形式;而龟毛的逐渐增长,则暗示了岁月悠长、生命力旺盛。

最后,“若要学菩提,但看此榜样”则是直接指向禅宗修行之道。菩提,即觉悟,是佛教中的最高境界。这句诗告诉我们,要想达到这种高度的觉悟,就应当观察并学习自然界中所显现的一切,因为它们都是宇宙真理的体现。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一个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觉醒的主题。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一)

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

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

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形式: 古风 押[敬]韵

诗三百三首(其二)

重岩我卜居,鸟道绝人迹。

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

住兹凡几年,屡见春冬易。

寄语钟鼎家,虚名定无益。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诗三百三首(其七)

一为书剑客,二遇圣明君。

东守文不赏,西征武不勋。

学文兼学武,学武兼学文。

今日既老矣,馀生不足云。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诗三百三首(其八)

庄子说送终,天地为棺椁。

吾归此有时,唯须一番箔。

死将喂青蝇,吊不劳白鹤。

饿著首阳山,生廉死亦乐。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