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次韵题李介人箑即送其之西征幕”为题,由清代诗人曾广钧所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李介人即将西征赴幕的复杂情感。
首联“太白仙人下晴昊,诗才剑气相鲜清”,以李白(太白仙人)的才华与剑气并举,比喻李介人的文采与勇气,表达了对其才能的高度赞赏。晴昊则暗示了广阔的天地,预示着李介人即将踏上的一段壮阔旅程。
颔联“能于雪夜入淮蔡,似有间道行阴平”,通过“雪夜”、“淮蔡”、“间道”、“阴平”等意象,描绘了李介人可能面临的艰难险阻,同时也暗示了他将凭借智慧与勇气,寻找一条通往成功的隐蔽路径。
颈联“金盏泛君忧国泪,芳春负此阅耕情”,将“金盏”与“忧国泪”相结合,形象地表现了李介人在国家危难之际,心怀忧虑,以泪洗面的情景。同时,“芳春”与“阅耕情”形成对比,既是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李介人未来在战场上艰苦奋斗的预想。
尾联“恨君未袭偷簪智,妄语奇功事不明”,表达了对李介人未能运用巧妙策略和智慧解决问题的遗憾,同时也对他未来的行动充满期待,希望他能够创造奇迹,取得非凡成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李介人即将西征的场景描绘,以及对其个人品质和未来前景的赞美与期待,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深远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