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客子山行不觉风,龙吟虎啸满山松。
纶巾一幅无人识,胜业门前听午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衡岳道中(其二)》。诗中描绘了山行旅途中的景象和心境。"客子山行不觉风",写出了旅人专注于山路行走,沉浸在自然景色之中,以至于忽略了微风的存在,表现了山行的宁静与专注。"龙吟虎啸满山松",运用比喻,将风吹过松林的声音比作龙吟虎啸,生动地展现了山间松涛的壮丽与威势,营造出一种雄浑的自然氛围。
"纶巾一幅无人识",诗人以古代文士的典型形象——纶巾(丝带做成的头巾),自比,暗示自己虽然才华出众,但可能在这样的山行途中并未被人所识,流露出一种怀才不遇的淡淡落寞。"胜业门前听午钟",则借午时寺庙钟声,表达了对清静修行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山行的细节描绘和自我寓言,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层次,既有自然的壮美,又有个人的感慨,富有哲理意味。
不详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危亭见上方,林壑带残阳。
今日岂无恨,重游却味长。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风雨吴江冷,云天故国赊。
扶头呼白酒,揩眼认黄花。
客梦蛩声歇,边心雁字斜。
明年又何处,高树莫啼鸦。
十月北风催岁阑,九衢黄土污儒冠。
归鸦落日天机熟,老雁长云行路难。
欲诣热官忧冷语,且求浊酒寄清欢。
孤吟坐到三更月,枯木无枝不受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