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间道至水南不入城而返小诗问讯

牛屋方将同扣角,渔矶亦拟共披蓑。

即今耆旧多凋谢,从古文章要琢磨。

一老少曾闻正始,六人五已相元和。

白头赖有溪翁伴,颇怪高轩不我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牛棚边我们打算一起扣着牛角,钓鱼石上也计划披上蓑衣共度时光。
如今年长的人都已离去,自古以来文章都需要反复推敲打磨。
年轻时听说过正始年间的事,六人中已有五人进入元和时代。
白发苍苍还有一位溪边的老翁作伴,我奇怪为何高官的车驾不再来访。

注释

扣角:扣着牛角,古代农耕文化中的习俗,表示共同劳作。
渔矶:钓鱼的地方,通常指江边或湖畔的岩石。
凋谢:指老年人去世。
琢磨:比喻反复推敲、精益求精。
正始:三国时期魏朝的一个时期,以文学艺术繁荣著称。
元和:唐朝的一个时期,文学成就显著。
溪翁:溪边的老者,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或友人。
高轩:高大的车子,常用来形容显贵者的出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自然风光中的独特体验和情感流露。首句“牛屋方将同扣角,渔矶亦拟共披蓑”通过对比牛只和鱼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简单生活方式的赞美。

其次,“即今耆旧多凋谢,从古文章要琢磨”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与珍视,以及对文学作品精雕细琢的追求。这里的“耆旧”指的是年迈之人,他们的智慧和经历如同凋谢的花朵,需要被后人所铭记。

接着,“一老少曾闻正始,六人五已相元和”则是诗人回忆古代盛世,例如三国时期的“正始”年间,以及唐朝初年的“六人五已”之美好时光。这里通过历史的对比,表达了对过去文化繁荣时期的怀念。

最后,“白头赖有溪翁伴,颇怪高轩不我过”显示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在年迈之际,能够拥有知己相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而“颇怪高轩不我过”则表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态度,即使是权贵如高轩,也无法干涉到自己的生活。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自然、历史文化和友情的深厚情感,以及他对于简单而平静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竹溪和予喜大渊至二诗复叠前韵(其二)

力绵恩重老难任,箧有龙绡橐有金。

犹记席前曾见问,安知泽畔自行吟。

吾闻正始声初吐,子有元和脚可寻。

今大宗师惟阁老,蝉嘶未必不知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竹溪痔后齿痛小诗问讯

天寿斯文嘿护持,区区二竖莫儿嬉。

炊糜足以留佳客,啖面贤于聘上医。

渴见紫芝常入梦,共游黄檗屡愆期。

溪边雨过春泥滑,借问门前裹饭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羊毫笔

拔到髯生族,多因兔颖稀。

只宜茅舍用,难向玉堂挥。

弄翰虚名似,吹毛本质非。

儿曹贪价贱,鸦蚓扫如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老大

老大重登聘士台,客怀牢落可曾开。

临流往往看鸢堕,入署时时见马来。

有约青山何日去,无根白发是谁栽。

自嫌不带功名骨,只合眠莎与坐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