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厓山吊古》由明代诗人梁逢登所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追忆与感慨,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悲情与对英雄的敬仰。
首联“玉辇南来战血腥,茫茫沧海总凋零。”开篇即描绘了南宋末年,元军南下,宋帝赵昺乘坐玉辇逃亡至厓山,最终兵败被俘的历史场景。这里以“血腥”形容战争的残酷,以“凋零”表达国家的衰败,营造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氛围。
颔联“怒涛似挟英魂奋,烈气如扬帝子灵。”进一步深化主题,将历史人物的英勇与壮志比作怒涛中的英魂和烈火中的帝子之灵,表达了对南宋末代君臣英勇抗争精神的赞美与敬仰。
颈联“山起暮云空黯淡,天垂霪雨自沈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凄凉、哀伤的气氛。山间升起的暮云和倾盆而下的雨水,不仅映照出历史的沧桑,也象征着南宋王朝的衰落与终结。
尾联“可怜景物非杭汴,厓上啼鹃不忍听。”以“杭汴”代指繁华的江南地区,与眼前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南宋灭亡后江山易主、繁华不再的惋惜之情。同时,“厓上啼鹃”这一意象,既是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也是对亡国之痛的无声诉说,令人动容。
整体而言,《厓山吊古》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将历史的厚重感与个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既是对历史的深情回顾,也是对英雄主义精神的崇高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