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刘端礼兼简王民瞻郭进道

从来膏粱鄙世胄,岂知牛后与鸡口。

况乃末俗交道衰,时态纷纷翻覆手。

刘君门多长者辙,俗子驱车未容蹂。

斯文博约有王郎,正如白二得元九。

子猷无事只种竹,渊明有巾惟漉酒。

万钟五斗唾不顾,冷笑累累印如斗。

我今已无田园归,身外宁论婚嫁有。

卞和三献已两刖,被褐会当逢一剖。

今君家世自汾阳,汉相人物何堂堂。

坐使斯民歌乐康,岂弟之化如龚黄。

趣君移具过吟窗,羽虫得时已飞扬。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李处权所作,名为《次韵刘端礼兼简王民瞻郭进道》。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通过对比古今、对照世态和个人境遇来表达自己的感慨与寄托。

首句“从来膏粱鄙世胄,岂知牛后与鸡口”用了古代神话故事中的膏粱(美味的肉汤)和鄙世胄(世间的污浊),牛后指的是古代贤臣柳下惠,鸡口则是孔子门人中性格迥异者的比喻。诗人通过这两组意象,表达了对当世繁华与浅薄人情的不屑。

接着,“况乃末俗交道衰,时态纷纷翻覆手”则描绘了末世的颓废与世态的多变,诗人感慨于时下交游之道已衰败,社会风气如同翻云覆雨般变化无常。

“刘君门多长者辙,俗子驱车未容蹂”中,刘君门指的是汉代名将刘秀的府邸,而长者辙则是指那些贤士之迹。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古代贤者的怀念与现代社会浮华不实的批评。

“斯文博约有王郎,正如白二得元九”这一句中,“斯文博约”可能指的是古代的礼节和法度,而“有王郎”则是指拥有真才实学之人。白二、元九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与元稹,他们的诗歌清新自然,受到后世赞誉。

以下几句:“子猷无事只种竹,渊明有巾惟漉酒”、“万钟五斗唾不顾,冷笑累累印如斗”,分别以陶渊明(东晋文学家,以隐逸著称)和杜甫(唐代诗人,以忧国忧民著称)的形象来描绘出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一是超然物外,自得其乐;一是关心时事,不顾个人安危。

“我今已无田园归,身外宁论婚嫁有”则表达了诗人个人的无奈与放弃,对于世间的繁华纷争已经看淡,自己也没有归宿之地,只能顺其自然对待身外之事。

最后,“卞和三献已两刖,被褐会当逢一剖”中,“卞和三献”可能是指古代贤士的美德,而“被褐会当逢一剖”则是在说即使身处困顿,也要等待时机,展现自己的才华。

接下来的几句:“今君家世自汾阳,汉相人物何堂堂。坐使斯民歌乐康,岂弟之化如龚黄”,则是对刘端礼家族的赞美,指出他们自古以来便是汾阳(河南省地名)望族,其先祖乃汉朝宰相,具有高贵的人物风范。诗人希望刘端礼能够继承这一家风,使百姓安康,并将其教化传播开去,如同古代圣贤龚黄、弟子之德。

最后,“趣君移具过吟窗,羽虫得时已飞扬”则是在劝告友人要把握现在,享受生活中的美好,就像那些能随风起舞的羽虫一样,自由自在。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朋友的一种送别,也是诗人个人情感与时代感慨的流露。通过对比古今、反思时世以及个人境遇,李处权以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自己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320)

李处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约之秋怀(其二)

粲粲东篱花,如为时节好。

冥冥花上蝶,婉娈死亦抱。

神仙那可求,姑欲学不老。

去去人世间,高步撷瑶草。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次韵张匡山使君郡斋对雨效韦苏州体

坐啸凝香雾,卷帘松竹青。

新霜戒微寒,远日朝霞赪。

过午时云族,其濛见初零。

萧萧打叶响,沥沥依檐声。

幽鸟故格磔,寒蜂自竛竮。

棕君曲江裔,句含万古情。

端知意有在,复契心所冥。

至哉蒙庄言,为善无近名。

天韬久已解,世网讵可撄。

寄谢夸毗子,胡然事蝇营。

形式: 古风

次韵陈叔易三首(其三)

马鸣旌旆摇,雪满关山道。

白草连云中,羊肠复萦绕。

别离工损神,宿昔已枯槁。

却望南飞鸿,惊弦亦虚憍。

祗应马上曲,偏能写怀抱。

形式: 古风

次韵陈叔易三首(其二)

东邻有艳妇,倾城室家索。

西邻有贞妻,空闺守葵藿。

良人万里去,岂为铅华落。

君心谅不移,妾命由来薄。

天地终无情,人生复何托。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