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愚诗四十二首(其八)

古今圣贤事头多,几句铭旌志不磨。

若祖而翁微细善,连篇墓表太繁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鉴赏

宋应星在《怜愚诗四十二首》中的第八首,以深邃的洞察力与简洁的语言,探讨了历史人物与后世评价之间的关系。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今圣贤的事迹与他们的身后之名,提出了对传统纪念方式的反思。

“古今圣贤事头多”,开篇即点出圣贤事迹之丰富,强调了历史上的杰出人物贡献巨大,他们的故事流传千古。然而,“几句铭旌志不磨”则转折,指出即便是在简短的墓碑铭文上,这些伟大人物的功绩也能被铭记,不因时间流逝而消磨。这句诗巧妙地将具体与抽象、物质与精神进行了对比,暗示了真正伟大的事迹往往超越了形式上的纪念。

接着,“若祖而翁微细善,连篇墓表太繁苛”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诗人将目光转向了普通人的善行与传统的繁复墓表进行对比。他认为,即使是微小的善举,如果能被后人铭记并传承,其价值并不亚于那些需要长篇大论来记载的伟大事迹。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过于繁琐的墓表文字,反而可能掩盖了人物本身的品质与事迹,显得过于形式化和冗长。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问,表达了对传统纪念方式的思考与质疑,倡导了一种更为注重实质内容而非表面形式的纪念观念。宋应星在这首诗中展现了他的深刻人文关怀与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鼓励人们在评价与纪念他人时,更加关注内在的价值与意义。

收录诗词(52)

宋应星(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明末科学家,汉族江右民系。万历四十三年(1615)举于乡。崇祯七年(1634)任江西分宜教谕,十一年为福建汀州推官,十四年为安徽亳州知州。明亡后弃官归里,终老于乡。在当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生产技术达到新水平的条件下,他在江西分宜教谕任内著成《天工开物》一书。的著作还有《野议》、《论气》、《谈天》、《思怜诗》、《画音归正》、《卮言十种》等,但今已佚失

  • 字:长庚
  • 籍贯:奉新(今属江西)
  • 生卒年:公元1587—约1666年

相关古诗词

怜愚诗四十二首(其九)

乘胜元兵已破襄,葛陂贾相半闲堂。

且偷睫下红妆艳,为虏明年岂足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怜愚诗四十二首(其十)

流火商金静晓云,伏残馀暑未清熏。

孀荆不记秋风冷,日浣轻纱制练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怜愚诗四十二首(其十一)

天子荣亲濮议繁,宋朝多事我朝翻。

状元修撰浑年少,谪戍云南未是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怜愚诗四十二首(其十二)

权奸垂死未心灰,领史秦埙后命推。

只道世人聋哑尽,不将董笔刺渠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