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孙嵩所作,名为《感兴》。诗中充满了对人生、文学和历史的深刻反思。
首句“清风有佳意,逢者为一娱”表达了作者在大自然中获得的愉悦心情和灵感,这种感觉对于创作来说是一种享受。接着,“曾不救饥渴,政尔飘襟裾”显示诗人并不以物质利益为目的,而是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凡物贵有用,论诗用则无”这两句表明了作者对于文学的看法,即在于其内在的价值而非外在的功用。紧接着,“诗成亦自咏,侘傺或昭苏”描绘了诗人完成作品后自我欣赏和回味的情景。
“身名不相涉,二者如参商”则是作者对于个人声誉与文学创作的关系进行思考,认为这两者是独立且平行的。下面,“迟其议论公,旷越百世长”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超越时空,流传后世。
“于人已无益,离离坟草荒”则是一种对个人生命和功绩最终归于尘土的悲观态度。接着,“不知史册上,更是谁芬芳”表达了对于历史记载中人物功业是否能够长存的疑问。
“犹足厉世俗,曰此有耿光”则是一种对现实世界和文学价值的坚持与肯定。紧随其后,“生前文字冗,寸札蓐荑稂”描绘了诗人生前勤奋创作的情景。
“及后乃大行,家有星河章”则是对诗人去世后作品广为流传的肯定。而“君欲知其人,近世苏与黄”提到了两位著名文学家的名字,显示了作者对于优秀文学传统的尊重和继承。
接下来的几句,“夫有酷吏事,良不为奇屯。俗子来吾前,有语无由伸”表达了一种对世间不公正现象的批评以及对那些庸俗之人无法沟通的无奈感受。
“其愚正可置,而又何为嗔”则是一种自嘲和超然,认为自己的愚昧可以被忽略,但对于那些庸俗之人的行为仍感到不满。紧接着,“勿如孤竹子,宇宙生涯垠”描绘了一种独立与坚韧的形象。
“匪惟狎樵牧,浩浩冥疏亲”则是一种对自然界中生命和谐共处的情景描写。下面,“鸟故不乱行,兽故不乱群”表达了对自然界生命秩序的一种赞美。
“在山为远志,出山为小草”显示了一种对于人生境遇的超脱态度,而“不足凋谢安,适可谓殷浩”则是一种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坚持。最后,“夫亦有所怀,非必著枯槁”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某些事物或情感的珍视与留恋,这并不需要通过文字来表现。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于文学创作、历史记载、个人生命价值等问题的深刻思考,以及他对于自然界和谐共处的一种赞美。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世间不公正与庸俗之人的批评,以及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