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金末元初时期的段成己所作,名为《幽怀用梦庵张丈韵(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与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首句“此怀耿耿付东流”,诗人将内心的忧郁与不安比作无法控制的水流,形象地描绘了情绪的难以排解。接着,“蒲柳形骸不耐秋”一句,以蒲柳易凋的特性比喻自己在秋日里感到的脆弱和不堪一击,暗示了生命短暂与自然规律的不可违抗。
“老去始知身世幻”道出了岁月流逝带来的深刻领悟——人生如梦,世事虚幻。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不过是宇宙间的一瞬,充满了无常与变幻。“病来渐觉鬓丝稠”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无情,病痛加剧了岁月的痕迹,让诗人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的流逝。
“青蝇点物驱还至,白鸟猜人挽不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青蝇象征着外界的干扰与诱惑,白鸟则代表了内心的平静与自由。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中纷扰不断的无奈,以及对内心宁静的渴望。然而,无论怎样努力驱赶或挽留,这些都如同水中捞月,最终无法实现。
最后,“收得閒愁供晚睡,西风吹梦冷悠悠”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诗人将闲愁收于心底,伴随着夜晚的来临,试图在梦中寻求一丝慰藉。然而,西风的吹拂却让梦境变得寒冷而悠远,暗示了即使在梦中也无法摆脱现实的困扰与孤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比喻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我与外界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在面对无常与困境时的无奈与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