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仲木

适性即为乐,处安宁怨贫。

客来遗我书,乃在泾水滨。

再拜读此书,道意何慇勤。

昔为鸾与凤,今为参与辰。

相思千万端,缕缕难具陈。

浮云蔽白日,游子殊苦辛。

道远行不易,戚恻伤我心。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答仲木》,是明代文学家康海所作。康海以其豪放不羁的文风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而著称。

诗中开篇“适性即为乐,处安宁怨贫”,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自由与满足的生活态度,认为顺应本性便是快乐,处于安宁之中便不会因贫穷而抱怨。这种思想体现了康海对个人精神世界的重视,以及对物质生活相对淡泊的态度。

接着,“客来遗我书,乃在泾水滨”描述了朋友寄来的书信,地点位于泾水之畔,暗示了书信内容可能包含着远方的消息或友情的温暖。康海通过这一细节,展现了人与人之间超越时空的联系和情感的传递。

“再拜读此书,道意何慇勤”表达了诗人对收到书信的感激之情,以及对书中所蕴含的深意和朋友的殷切关怀感到感动。这句诗体现了康海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文字交流价值的认可。

“昔为鸾与凤,今为参与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辉煌岁月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处境的无奈。鸾与凤象征着高洁与美好,而参与辰则意味着平凡与日常,这种转变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

“相思千万端,缕缕难具陈”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深深思念,以及难以言表的情感复杂性。这种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康海在表达个人情感时的深厚功底。

“浮云蔽白日,游子殊苦辛”借用了自然景象来比喻社会环境的动荡和个体的艰辛。浮云遮挡了明亮的太阳,象征着外界的干扰和困难给游子(诗人自指)带来的痛苦。这一句不仅揭示了社会现实的残酷,也表达了诗人对身处困境中的人们的同情。

“道远行不易,戚恻伤我心”总结了前文的思绪,强调了道路遥远、行进艰难的事实,并表达了对此的深切忧虑。这句话既是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也是对他人遭遇的关切,体现了康海作为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综上所述,《答仲木》一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康海对个人情感、友情、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以及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人文情怀。

收录诗词(227)

康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沜东渔父。弘治十五年(1502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武宗时宦官刘瑾败,因名列瑾党而免官。以诗文名列“前七子”之一。所著有诗文集《对山集》、杂剧《中山狼》、散曲集《沜东乐府》等

  • 字:德涵
  • 号:对山
  • 籍贯:陕西武功
  • 生卒年:1475--1540

相关古诗词

答桑华州

桑君英妙人,恨与识不早。

脱颖岂性成,豪爽盖天造。

再会益琤琤,故言皆了了。

眼底似君稀,勉旃为世宝。

半年下山寺,乃趍坊里道。

所过六七村,村村胜城堡。

柝声远近连,人家气色好。

共言今两年,怀抱绝不恼。

形式: 古风

仲木至夜坐作二首

我前抵华原,访子云槐舍。

偶值何仲默,清谈忘晨夜。

冲怀世寡知,繁文俗方化。

芳臭不同科,辩别每未暇。

群口虽见珍,私心窃常讶。

庄生吾马云,其见岂欺诈。

后会王敬夫,飘然契兹话。

乃钦吾侪真,益陋杞妻下。

浒西春酒熟,南山翠如射。

明日会同君,细看盘谷画。

形式: 古风

园林瞻眺同仲木作二首(其一)

古意世方疾,太音人和稀。

岂不逐群好,恐与贤达违。

朝游三畤原,暮宿唐山矶。

感此荣悴异,已悲驰骛非。

所以素心者,见之心每希。

灼灼园中花,膴膴南山薇。

及兹不努力,老大将焉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园林瞻眺同仲木作二首(其二)

膏雨既周彻,田工粗可期。

黾勉命童仆,篮舆诣东菑。

欣此麰麦遂,坐令芳意弥。

业岁望丰衍,行乐值晴熙。

况与良士同,更惬山水思。

击筑发古调,弹筝奋新词。

夜以继白日,潇洒孰可追。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