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其七)

铃索警传航海功,秋宵蜡炬井梧中。

冯夷怒击前潮鼓,飓母谁催后鹢风?

蛟吐阵烟掀浪黑,猩殷袍血射波红。

秦淮卖酒唐时女,醉倒开元鹤发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金陵秋夜的壮丽景象,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感与自然的雄浑。钱谦益以细腻的笔触,将金陵的秋夜景色与历史人物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意境。

首句“铃索警传航海功”,以“铃索”象征着古代航海的信号,暗示金陵曾是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航海事业繁荣。接下来,“秋宵蜡炬井梧中”描绘了一幅秋夜中,烛光映照在梧桐树下的宁静画面,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冯夷怒击前潮鼓,飓母谁催后鹢风?”这两句运用神话传说中的神灵形象,冯夷(水神)和飓母(飓风之母),通过他们的动作,展现了自然界力量的壮观与神秘。冯夷击鼓预示着潮水的前兆,飓母催风则暗示着风暴的来临,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示了自然界的威力,也隐含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蛟吐阵烟掀浪黑,猩殷袍血射波红。”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海洋的壮阔与神秘。蛟龙吐出的烟雾与黑色的浪涛,猩猩的鲜血染红了波浪,色彩对比强烈,展现出海洋的狂野与生命力。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暗含了历史的沧桑与生命的顽强。

最后,“秦淮卖酒唐时女,醉倒开元鹤发翁。”这两句将目光转向了人间,秦淮河畔的酒肆中,唐代女子在饮酒作乐,而一位白发老翁却醉倒在其中。这一场景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既是对过去繁华的怀念,也是对当下生活的感慨。整个画面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生活的烟火气,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独特感悟。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金陵秋夜的壮美与深邃,以及对历史与自然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265)

钱谦益(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蒙叟。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常熟人。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进士,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在明末他作为东林党首领,已颇具影响。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仍为礼部侍郎

  • 字:受之
  • 号:牧斋
  • 籍贯:东涧老
  • 生卒年:1582—1664

相关古诗词

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其八)

金刀复汉事逶迤,黄鹄俄传反复陂。

武库再归三尺剑,孝陵重长万年枝。

天轮只傍丹心转,日驾全凭只手移。

孝子忠臣看异代,杜陵诗史汗青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后秋兴八首八月初二日闻警而作(其一)

王师横海阵如林,士马奔驰甲仗森。

戎备偶然疏壁下,偏师何意溃城阴。

凭将按剑申军令,更插靴刀儆士心。

野老更阑愁不寐,误听刁斗作秋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后秋兴八首八月初二日闻警而作(其二)

羽檄横飞建旆斜,便应一战决戎华。

戈船迅比追风骑,戎垒高于贯月槎。

编户争传归汉籍,死声早已入胡笳。

江天夜报南沙火,簇簇银灯满盏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后秋兴八首八月初二日闻警而作(其三)

龙河汉帜散沈晖,万岁楼边候火微。

卷地楼船横海去,射天鸣镝夹江飞。

挥戈不分旄头在,返旆其如马首违。

啮指奔逃看靺鞨,重收魂魄饱甘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