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花卉时易过,风雨一夕随流波。

独怜此君不摇落,数竿深喜成婆娑。

淇园渭川望不远,沅湘洞庭深处多。

黄陵庙前雨初霁,九疑横黛□嵯峨。

湘灵鼓瑟曲未了,飞裙度空鸣佩珂。

碧云不动暮寒悄,翠袖倦倚愁双蛾。

珠宫门掩浸明月,欲归未归其奈何。

银钗女儿斗颜色,一声梦觉闻清歌。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竹林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子在不同情境下的形态与情感。诗人以“春风花卉时易过,风雨一夕随流波”开篇,巧妙地将春花易逝与竹子坚韧不拔的生命力进行对比,暗示竹子虽处逆境而不摇落,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风骨。

接着,“独怜此君不摇落,数竿深喜成婆娑”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竹子不仅不因风雨而摇动,反而在风中婆娑起舞,展现出一种优雅的姿态。这种对竹子生命力的赞美,也映射出诗人对坚韧不屈精神的向往。

“淇园渭川望不远,沅湘洞庭深处多”两句,通过列举几个著名的竹林地点,进一步强调了竹子的广泛分布和悠久历史,同时也暗含了对竹子文化地位的肯定。

“黄陵庙前雨初霁,九疑横黛□嵯峨”描绘了雨后初晴,黄陵庙前竹林的美景,以及远处山峦的壮丽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壮阔的氛围。

“湘灵鼓瑟曲未了,飞裙度空鸣佩珂”则通过想象中的湘水之神弹奏着美妙的乐曲,竹林中飘荡着轻盈的裙摆和叮咚的佩环声,将自然与人文之美融为一体,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

“碧云不动暮寒悄,翠袖倦倚愁双蛾”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竹林中云彩静止,寒气渐浓,翠绿的竹叶仿佛女子的翠袖,轻轻倚靠在竹枝上,似乎带着一丝淡淡的忧愁。

最后,“珠宫门掩浸明月,欲归未归其奈何。银钗女儿斗颜色,一声梦觉闻清歌”以珠宫(传说中仙人的居所)为背景,描绘了月光下竹林的神秘与美丽,以及少女们在梦中醒来,听到清脆歌声的情景,充满了梦幻与诗意。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竹子坚韧、优雅、神秘的特质,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512)

徐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庆韩克美母寿

韩母安人出名族,心如寒冰貌如玉。

娥眉鹤发老逾健,能全四德臻五福。

传家有子医有神,昔曾应召趍枫宸。

圣朝以孝治天下,恩赐还家从侍亲。

年逢甲子寿七秩,长生节至开瑶席。

龙脑香清兽鼎燃,驼峰味美鸾刀劈。

春云裁衣五色斑,登堂戏舞欢慈颜。

瑶池阿母献珍果,三千岁熟蟠桃殷。

凤笙龙管声相续,白雪歌传郢中曲。

萱草花前日正长,题诗好效冈陵祝。

形式: 古风

慎轩诗为魏伯广作

海虞魏君富经史,古貌古心一高士。

藏脩有轩劳经营,以慎为名得深旨。

□文所载见传记,意义无他惟谨尔。

揭扁于楣匪徒玩,勉旃力行在脩已。

朝焉惓惓暮惕惕,进退出入兼动止。

达乎诚敬知隐微,崇礼以义及廉耻。

不登于高不临深,顷步之间敢忘耳。

慎之又慎功斯到,从容自然合规矩。

高明博厚本天地,俯仰无惭古人似。

传家清白志所同,百世真堪遗孙子。

形式: 古风

三香图为邓师德作

吴天簌簌严霜飞,朔风捲林林叶稀。

江郊岁晚断行客,茅屋处处扃柴扉。

乾坤造化出太极,生物有意随春辉。

罗浮美人玉为骨,洛浦仙子云作衣。

樊姬亦是楚宫女,风度脉脉情依依。

月明解后喜相遇,佩带绾结垂珠玑。

娉婷谁兄复谁弟,涪翁诗句誇精微。

东方欲白大星没,相与一笑浑忘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蔷薇黄头鸟图为陆伯川作

东飞西走忙乌兔,节序相催等闲度。

牡丹开后到蔷薇,九十春光看已暮。

蔷薇花开好颜色,袅袅枝条带清露。

倾城倾国疑解语,朵朵含娇逞豪富。

美人约伴来寻芳,目转秋波重相顾。

玉纤欲折愁剌多,顿使金莲驻微步。

黄头小鸟最有情,赪色鲜明烂毛羽。

秾纤多处共飞来,似惜繁华幸遭遇。

声音虽微亦可怜,几度频听隔雾烟。

才誇善斗著雄健,性洁竟无应土污。

及时饮啄亦自足,何必翱翔九霄路。

古人适兴在花鸟,往往挥毫著词赋。

传世文章五色辉,名重斗山起兴慕。

今时何人称画师,能解写真入缣素。

微香雅韵惊彷佛,玩物黾勉题新句。

句成一笑抛残书,风动芸窗落苍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