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体诗.奉和鲁望药名离合夏月即事三首(其一)

季春人病抛芳杜,仲夏溪波绕坏垣。

衣典浊醪身倚桂,心中无事到云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翻译

暮春时节人们因病抛弃了芬芳的杜若
夏日炎炎,溪水环绕着破败的院墙

注释

季春:春季的末期。
病:疾病。
芳杜:杜若,一种香草。
仲夏:夏季的中期。
溪波:溪流的波纹。
坏垣:破败的墙垣。
衣典:典当衣物。
浊醪:劣质的酒。
身倚桂:身体倚靠在桂树上。
心中无事:内心平静无杂念。
云昏:天色阴暗如云。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春末至初夏景象的诗句,作者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

首句“季春人病抛芳杜”,表现了在春末时节人们因病痛而不得不放弃赏玩花卉的情景。“抛芳杜”指的是人们因为身体不适而不得不中断赏玩鲜花的事。这里的“抛”字用得很妙,既有暂时放下之意,又隐含着对美好事物不能长久享受的无奈。

第二句“仲夏溪波绕坏垣”,则描绘了初夏时节溪水波涛环绕破败围墙的景象。这里通过“仲夏”二字,紧接着上文的季节进展,为读者营造出一个连续的时间流逝感。而“溪波绕坏垣”则给人一种废弃与荒凉的感觉,但同时也透露出大自然无尽的生命力,即便是在破败之中,水依然流淌,生机勃勃。

第三句“衣典浊醪身倚桂”,展示了诗人在享受美酒时的一种悠闲自在的情景。“衣”字在这里可能指的是简单的衣着,而“典浊醪”则是美酒的代称,通过“浊”字传达出一种不求精致但却满足心灵的饮酒享受。而“身倚桂”则是诗人靠坐在桂树下的情形,桂树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和馨香,这里用来衬托诗人的清雅之境。

最后一句“心中无事到云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这里的“心中无事”意味着心灵的空明与淡泊,而“到云昏”则是时间流逝到天色变暗,天边云彩变得昏沉不明的时候。这一句将前面的景象与人物活动统一起来,展现出诗人在自然中找到了内心的平和。

总体而言,这组诗句通过对不同季节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于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生活态度的向往。

收录诗词(427)

皮日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 字:袭美
  • 生卒年:867

相关古诗词

杂体诗.奉和鲁望药名离合夏月即事三首(其二)

数曲急溪冲细竹,叶舟来往尽能通。

草香石冷无辞远,志在天台一遇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杂体诗.奉和鲁望药名离合夏月即事三首(其三)

桂叶似茸含露紫,葛花如绶蘸溪黄。

连云更入幽深地,骨录闲携相猎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杂体诗.奉和鲁望寒日古人名一绝

北顾欢游悲沈宋,南徐陵寝叹齐梁。

水边韶景无穷柳,寒被江淹一半黄。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初冬偶作

豹皮茵下百馀钱,刘堕闲沽尽醉眠。

酒病校来无一事,鹤亡松老似经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