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隐之画像(其二)

十年遗像识真难,重是高风不可刊。

一样广州俱刺史,几人传入画图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鉴赏

文徵明的《吴隐之画像(其二)》是一首深沉而富含哲理的诗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历史人物吴隐之的深刻敬仰与思考。

首句“十年遗像识真难”,点出了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模糊,暗示了对吴隐之形象的追寻不易。这里的“十年”并非实指,而是泛指时间的漫长,强调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理解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深入的思考。

接着,“重是高风不可刊”一句,高度赞扬了吴隐之高尚的品德和行为准则,不可磨灭。这里的“高风”指的是吴隐之的高洁品行,而“不可刊”则表达了这种美德的永恒价值,即无论经过多少时间的流逝,吴隐之的高尚品质都将被铭记在心,不会被遗忘或改变。

后两句“一样广州俱刺史,几人传入画图看”,将吴隐之与广州的联系进一步深化。这里提到的“广州刺史”是吴隐之的官职之一,表明他不仅在道德上有着卓越的表现,在政治生涯中也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真正的挑战在于“几人传入画图看”,这句诗提出了一个疑问:在众多的历史人物中,有多少人能够真正被后世以图画的形式传颂,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记忆?这不仅是对吴隐之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是对历史传承与文化记忆的深刻探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吴隐之形象的描绘,以及对其高尚品德和历史地位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引发了对于历史传承、个人道德与社会影响等多重主题的思考。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暮春斋居即事(其一)

经旬寡人事,踪迹小窗前。

暝色连残雨,春寒宿野烟。

茗杯眠起味,书卷静中缘。

零落梅花瘦,风吹更可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暮春斋居即事(其二)

閒庭青草积,春半思苍茫。

小雨作寒食,微风汎海棠。

芳情经病减,白日废书长。

何物供欹枕,萦帘一炷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画鹊

日光浮喜动檐楹,鸟鹊于人亦有情。

小雨初收风泼泼,乱飞丛竹送欢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画乌

城头霜落月离离,匝树群乌欲定时。

会有人占丈人屋,微风莫自袅空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