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章枢密西斋

公馀谁解憩劳生,不动天机性自灵。

道骨对山尤更好,梦魂闻雨易为醒。

谩抛芽雪归仙鼎,只把筌蹄看圣经。

还顾一源无去住,双梧惟有翠盈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公务之余寻求心灵宁静的文人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

首联“公馀谁解憩劳生,不动天机性自灵”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在公务之余寻求心灵的休息与解脱,表达了他内心的平静与超然。这里的“不动天机性自灵”,意味着即使在忙碌中也能保持内心的纯净与智慧,体现了高远的人生境界。

颔联“道骨对山尤更好,梦魂闻雨易为醒”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然物外的情怀。面对自然山水,诗人的心灵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净化,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而“梦魂闻雨易为醒”,则暗示了在自然的洗礼下,心灵得以觉醒,摆脱了尘世的束缚与困扰。

颈联“谩抛芽雪归仙鼎,只把筌蹄看圣经”则展示了诗人对于精神追求的执着与深思。这里“谩抛芽雪归仙鼎”可能象征着放弃世俗的纷扰,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只把筌蹄看圣经”则表明了诗人对经典文献的深入研究与理解,以此作为精神寄托与指引。

尾联“还顾一源无去住,双梧惟有翠盈庭”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与认同。这里的“一源无去住”意味着心灵的归宿,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始终保持着平静与和谐。“双梧惟有翠盈庭”则以自然之景映衬内心的宁静与生机,强调了自然与心灵的和谐统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主人公在公务之余寻求心灵宁静的描绘,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与经典的深刻感悟,体现了宋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724)

黄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 字:勉仲
  • 籍贯:延平(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1044-1130

相关古诗词

次陈子真见别(其一)

懒散先生恐是仙,几时来上鉴湖船。

水云共赏更谁可,气概相投还自然。

忧乐未当随外物,穷通何必问他年。

解颜一笑樽前话,各向閒中见性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陈子真见别(其二)

行轩犹远五云溪,烟雨霜风去鲁迟。

净眼看山应是好,北来须乞送行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观潮(其一)

吴国人从越国回,两舠旗鼓急相催。

悠悠二气已交感,隐隐一声还到来。

银汉风波生沆瀣,玉龙雷雨出蓬莱。

周天安用莲花漏,自有潮轩与月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观潮(其二)

杳冥中信自轮回,十二时行不可催。

才迫海门三级起,忽临沙渚二龙开。

水头花雨凌空落,日脚云旗动地来。

果是尾闾虚不得,却还江上一徘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