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寐灵川报恩寺

故人犹在驿亭边,暂向云房借榻眠。

漏泄祖师多少意,松声都到小窗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邹浩在报恩寺短暂休息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禅宗修行的意境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首句“故人犹在驿亭边”,以“故人”点明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即使在旅途中,友人也如同驿站一般,为他提供了一处停歇之地。这里的“驿亭”不仅指实际的驿站,也象征着心灵的避风港,体现了友情的温暖与慰藉。

次句“暂向云房借榻眠”,描述了诗人暂时借宿于云房(可能是指寺庙中的某间房间)的情景。一个“暂”字,透露出诗人对这次休息的短暂性,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的漂泊感和对自由的向往。

第三句“漏泄祖师多少意”,巧妙地运用了“漏泄”一词,既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也暗含了祖师(佛教中对高僧大德的尊称)教导的智慧与佛法的深邃。这句话仿佛在说,时间的流逝不仅带走了光阴,也传递了祖师的教诲与智慧,让读者感受到佛法的深远影响。

最后一句“松声都到小窗前”,将自然界的声响——松涛,与诗人的心境巧妙结合。松声不仅是自然界的声音,也是诗人内心平静与外界和谐共存的象征。通过“都到小窗前”的描绘,诗人似乎在说,无论外界如何喧嚣,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总能找到共鸣之处,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友情、自然与内心平静的深刻感悟,以及在旅途中寻求心灵寄托的普遍情感。

收录诗词(979)

邹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1060—1111

相关古诗词

示舂陵顾林宗

寇公楼下钓鱼船,横绝晴波已七年。

邂逅莲宫论往事,恍疑同在夜摩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见鲁直题陶商翁碑后有感

石上犹新墨,忘情亦叹嗟。

殊恩但归骨,冷迹尚平沙。

愿力消尘垢,瞻依盛宝花。

人间几行泪,空洒玉川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入湖南界(其一)

踏着湖南境界新,展开天宇净无尘。

增添喜色知多少,满眼雪峰如故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入湖南界(其二)

北风吹满乱山云,山顶皑皑色尚新。

怪得几朝寒暝日,元来留雪迓归轮。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