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后十九首(其十六)

迢迢月既望,白露被庭中。

越女理前音,燕服罗清宫。

交游自远方,文彩复无双。

驾言出广陵,将以适曲江。

聊慄此何气,揽观不可穷。

帷车蔽日下,万马悲回风。

水力率已至,神物难为容。

秉意属南山,浩荡惟所从。

上客变其度,陈唱谁与同。

极命以成章,娱乐良未终。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宏大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和情感世界。开篇“迢迢月既望,白露被庭中”,以月夜露珠的景象起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凉意的氛围,引人入胜。

接着,“越女理前音,燕服罗清宫”,描绘了越地女子弹奏乐器的场景,与宫廷的清雅相映成趣,展现出一种和谐之美。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感,也暗示了音乐带来的精神愉悦。

“交游自远方,文彩复无双”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强调了诗人的社交圈子之广,以及他作品的独特魅力,体现了诗人自信与自豪的情感。

“驾言出广陵,将以适曲江”,表达了诗人即将启程前往目的地的期待与决心,预示着新的旅程与探索。

“聊慄此何气,揽观不可穷”,诗人在此处抒发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对当前情境的留恋与不舍。

“帷车蔽日下,万马悲回风”,描绘了一幅壮观的行进图景,车马如流,气势磅礴,同时又蕴含着一丝悲凉与无奈,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

“水力率已至,神物难为容”,通过自然界的景象,象征着力量与限制之间的冲突,引发了对生命与宇宙奥秘的深思。

“秉意属南山,浩荡惟所从”,诗人表达了自己坚定的意志和追求,愿意随心所欲地探索未知,展现了一种自由不羁的精神风貌。

“上客变其度,陈唱谁与同”,在面对变化时,诗人思考着如何保持自我,寻找共鸣,体现了对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的深刻洞察。

“极命以成章,娱乐良未终”,最后两句总结了整个过程,强调了创作与享受的双重价值,表达了诗人对艺术与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美好事物永不停息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构建了一个充满哲思与艺术魅力的世界,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古诗后十九首(其十七)

孟冬风已厉,揽衣有馀叹。

独宿知夜长,远客知天寒。

河汉直双阙,皎若素与纨。

黄鹄从西南,孤飞正漫漫。

一鸣缓中带,再鸣沾玉颜。

游子不可听,令君中道还。

所以生别离,慷慨亮为难。

形式: 古风

古诗后十九首(其十八)

客从洛浦至,遗我合欢衾。

中有长相思,缘以结同心。

芙蓉发文彩,鸳鸯厉哀吟。

游子正无衣,天气复已阴。

故人此属意,徘徊独至今。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古诗后十九首(其十九)

皎皎罗帷月,揽之有馀辉。

寤言守长夜,依依未能归。

故乡无不可,道路亦何为。

客行各有怀,谁知我心悲。

出门一以望,浩荡沾裳衣。

形式: 古风

君子行

君子美百行,维日服厥衷。

车奔不易度,火灭不改容。

垢言一生口,盥漱难为工。

金多徒自秽,重名挠直躬。

幸勿少须臾,无替功乃崇。

九渊可浮游,所患溺愚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