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位名为源师的僧人,其生活于云雾缭绕的庵中,与世隔绝,过着清静淡泊的生活。诗人通过“一片闲云”、“悠悠偏契老禅心”等词句,展现了源师与自然和谐共处,心灵宁静的状态。袈裟挂影虽晴却湿,暗示了源师虽身处世间却超然物外,不受尘俗所染。笃耨熏炉之气自沉,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深邃。出岫不随飞锡远,表现了源师虽有遁世之意,但并未远离尘世,而是守护着山中的安宁。护关长是住山深,进一步强调了源师与山林的紧密联系。最后,“我来欲借倪床卧,咫尺西岩杳莫寻”,表达了诗人对源师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难以触及的遗憾。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