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邓洵美

衡阳归雁别重湖,衔到同人一纸书。

忽见姓名双泪落,不知消息十年馀。

彩衣我已登黄阁,白社君犹葺旧居。

南望荆门千里外,暮云重叠满晴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衡阳的大雁告别了重湖,口中衔着给朋友的一封信。
突然看到熟悉的姓名,两行泪水不由落下,因为已有十多年没有他的音讯。
我如今身着彩衣任职高官,而你还在修缮那旧时的居所。
遥望南方的荆门千里之外,傍晚的云层重重叠叠,布满了晴朗的天空。

注释

衡:地名,衡阳。
雁:大雁。
重湖:指湘江中的两个相连湖泊。
同人: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纸书:一封信。
忽:忽然。
姓名:指朋友的名字。
双泪落:两行泪水落下。
消息:消息,音讯。
十年馀:十多年。
彩衣:古代官员的官服。
黄阁:指宰相或高级官员的住所。
白社:指平民聚居的地方,这里指朋友的居所。
葺:修缮。
荆门:地名,位于湖北。
千里外:遥远的地方。
暮云:傍晚的云层。
晴虚:晴朗的天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衡阳别离时的情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朋友的深切思念和对往昔岁月的怀念。诗中“衔到同人一纸书”一句,透露出诗人在别离之际,通过书信这种方式与亲友保持联系的情感;“不知消息十年馀”则显示了长时间的隔绝和对远方信息渴望的心情。

在下片,“彩衣我已登黄阁”一句,通过诗人自己的行踪变化,反衬出朋友仍旧守候在旧居的情形。最后两句“南望荆门千里外,暮云重叠满晴虚”,则展现了诗人面对辽阔的自然景观,心中却充满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和不舍,这种情感在悠长的距离和无尽的暮色中被不断地放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景物,传达了一种深沉而又淡雅的情怀,是一篇表达乡愁与友情交织的佳作。

收录诗词(5)

王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历任后周太祖、世宗、恭帝、宋太祖——两代四朝宰相。出生于官宦世家,948年,甲科进士第一名,任秘书郎,953年,官至宰相。周恭帝时,上表请修《世宗实录》,与扈蒙、张淡等共同编修。郭威任枢密使时,率军平河中叛乱,聘为幕僚。957年,周世宗柴荣请选择将帅,举荐向拱,再次取得胜利。世宗死,赵匡胤势力强大,“亦阴效诚款”,并献奉宅园取悦于他。赵匡胤黄袍加身返京,“降阶先拜”。964年正月,罢相,任太子少保。太平兴国初年,封祁国公,982年八月去世。谥文献

  • 字:齐物
  • 籍贯:宋初并州祁
  • 生卒年:922年-982年

相关古诗词

谢进士张翼投诗两轴

清河诗客本贤良,惠我新吟六十章。

格调宛同罗给事,功夫深似贾司仓。

登山始觉天高广,到海方知浪渺茫。

好去蟾宫是归路,明年应折桂枝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句(其一)

两制职官三十客,自怜荣耀老莱衣。

形式:

大涤洞

轧轧篮舆松径间,晚风吹雨逼人寒。

断崖蹲虎停云湿,一水飞蛟醉眼看。

空翠万重藏绝景,夜光千丈浴神丹。

青鞋布袜吾能办,未觉丹躯羽化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寂光寺

霸业何劳问废兴,前人楼阁后人登。

海山有籍归真主,云物无情属野僧。

饮鹿澄潭环细浪,啼猿拱木网寒藤。

纷华不见旧时事,惟有禅龛空报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