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怀古

邯郸无策信冯亭,上党须贪泽起兵。

赵括母言犹不听,当时谁肯计长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翻译

邯郸城中无良策,冯亭献地成契机
上党之地需贪婪,借此兴师举义兵

注释

邯郸:赵国都城邯郸。
无策:没有好的计策。
冯亭:战国时韩国上党守将,将地献给赵国。
须:必须。
贪:贪婪,这里指抓住机会。
泽:恩惠,此处指冯亭的献地之利。
起兵:发动战争。
赵括:赵国名将赵括,因指挥失误导致长平之战失败。
母言:赵括的母亲曾劝阻他领兵。
犹:仍然。
不听:不采纳。
谁肯:谁愿意。
计长平:考虑长平之战的后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冲的《长平怀古》,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辈出的怀念之情。诗中的“邯郸无策信冯亭,上党须贪泽起兵”两句,讲述的是战国时期赵括的一段历史故事。赵括是赵国名将,但在邯郸之战中因过于自负,没有采纳谋士冯亭的计策,最终导致战败。此处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达了对当时无人能识才的遗憾。

“赵括母言犹不听,当时谁肯计长平”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赵括之所以失败,在于他不仅不听冯亭的意见,甚至连自己的母亲——即著名的赵奢良夫人——的劝告也不采纳。这显示出赵括的自大和固执,而“当时谁肯计长平”则是说在那个时候,有谁能够理解并计策像长平之战这样的重大战役呢?这里的“长平”,有可能直接指代秦国对赵国的长平之战,那场战争中,白起领兵大破赵军,坑杀四十万赵军,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悲剧事件。

诗人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提及,表达了自己对于英雄时代已经逝去的感慨,以及对于当今之世无人能识才的无奈。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却又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一首颇具韵味和深度的古典诗作。

收录诗词(4)

孙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张无梦归天台

天台山里草堂低,一到都城识面稀。

绮里冠裳遵汉命,许由风骨谢尧归。

去时暑气蒸船滴,到日秋云伴鹤飞。

谁向薜萝寻觅得,石桥侵汉见依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过古夹寨城

宋氏英声振,并门意气扬。

两雄争裂土,百战竞图王。

揣敌惟虞晋,耽颐已噬唐。

大河分背面,上党扼咽吭。

地利知为胜,人心彼未遑。

重围誇壁立,夹寨逞虹张。

埇道便轮馈,游兵劲绝粮。蒙冲窥女堞,钩戟伺■墙。

踞峙培山峻,环围列堑长。

力攻须陷没,坚拒倚金汤。

墨带推才妙,班斤衒技良。

万夫横剑刃,一啖堕夷伤。

野草涂肝脑,贪心怒虎狼。

嘶鸣宵遁马,感慨守陴郎。

戈甲从谁息,功名漫自狂。

逡巡称五代,合沓斗干场。

此后连吞并,于时旋覆亡。

昔年劳战阵,今日旧城隍。

耕涩枯骸白,风腥鬼火光。

营基系井室,濠坎密榆桑。

忍杀天还厌,阴谋嗣昔昌。

驱除期出震,草昧在开皇。

真主临绵宇,华胥正乐康。

廓然文轨至,海外截封疆。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题桑子铺石壁

峨峨溪畔石,迢迢石边路。

寄言名利徒,清闲诚足慕。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遇]韵

越问(其十二)句践

昔句践兮思报吴,问国政兮五大夫。

辟田野兮实仓府,访疾苦兮字幼孤。

抱冰兮握火,置胆兮坐卧。

采蕺兮与葛,侧席兮闾左。

觞酒豆肉兮必均其施,乐不尽声兮食不致味。

鸷鸟匿形兮踰一十祀,吴无稻蟹兮越有地利。

一朝兴师兮三战得志,姑苏既墟兮横行淮泗。

伯东诸侯兮贺贡毕致,赫然隽功兮又何可议。

客曰,异哉兮彼长颈而乌喙。

如其可与其乐兮,何鸱夷之远避。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