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中秋同圣功对月

白头还作他乡客,不负青天只月明。

自笑渔樵非泛宅,聊听鸿雁有新声。

晶瓶浸魄一双影,玉镜当心无限情。

莫为银蟾增怅恨,孤清直上即瑶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所作的《萍乡中秋同圣功对月》,诗人以月夜为背景,抒发了自己身处他乡的孤独感受以及对家乡和亲情的深深怀念。首句“白头还作他乡客”,描绘了诗人的漂泊生涯,即使年事已高,仍然远离故土;“不负青天只月明”则表达了对皎洁月光的欣赏,暗示着对故乡清白人格的坚守。

“自笑渔樵非泛宅,聊听鸿雁有新声”中,诗人自嘲为渔夫樵夫,看似平凡,实则寓含淡泊名利之意,同时借鸿雁传递新消息,寄托对远方亲朋的思念。接下来,“晶瓶浸魄一双影,玉镜当心无限情”通过比喻,将月影比作晶莹的酒瓶中的倒影,又以玉镜比喻明亮的心境,表达了对月亮深情的凝视和内心深处的情感寄托。

最后两句“莫为银蟾增怅恨,孤清直上即瑶京”,“银蟾”指月亮,诗人劝慰自己不必因月而生惆怅,因为月的孤高清冷正是通往理想境界的象征,表达了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以及对团圆和仙境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既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感慨,也流露出其坚韧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收录诗词(1514)

王夫之(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夕堂。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 字:而农
  • 号:姜斋
  • 籍贯: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
  • 生卒年: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

相关古诗词

春夕同章载谋看月

草堂新筑延新月,夕望春烟散夕清。

天地空轮原自昔,莺花流目不须惊。

东风摇柳拖柔影,绿晕莎肥炫露明。

莫拟华亭归鹤怨,湘山布谷未催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先秋一日作

西峰半影逼天青,闪闪斜阳紫焰明。

木末一丝云影渡,稻畦千绿水痕平。

麟洲梦觉馀香雪,鹤发身轻忆凤笙。

菡萏梧桐双在眼,他时摇落不须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重登回雁峰

碧树江烟小散愁,青鞋雪鬓又重游。

朱甍如梦迷双岸,绿草当春覆一邱。

纵酒华年凌石级,题诗夕雨认高楼。

渔舟战鼓皆今日,惭愧乾坤一影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遣怀

求仙无诀问蓬壸,缥渺神山一片孤。

溪水冰融随岸阔,天风霜起任桑枯。

田畴死记庐龙塞,司马生惭瑞兽符。

为问今宵寒夜月,照来还似旧时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