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馆阁校勘欧阳公

此日登史阁,高风孰可追。

学期明主佐,道许后生师。

余岂能自信,公真不我欺。

微躬托所厚,惭愧异新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今日我登上史阁,高尚的风范何处追寻?
效仿贤明君主,以道义引导后辈如师。
我怎能过分自信,您确实没有欺骗我。
微小的我托付您的厚爱,对新相识感到羞愧又感激。

注释

此日:今日。
登:登上。
史阁:历史阁楼(古代官署或藏书之处)。
高风:高尚的品格。
孰:哪里,哪个。
追:追寻。
学期:效法。
明主:贤明的君主。
佐:辅佐。
道许:遵循道义。
后生:年轻人。
师:导师。
余:我。
岂:怎么。
能:能够。
自信:过分自信。
公:您(尊称)。
真:确实。
不我欺:没有欺骗我。
微躬:微小的身躯,谦虚的说法。
托:托付。
所厚:深厚的恩惠。
惭愧:感到羞愧。
异新知:对新相识(感到意外的感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蔡高对馆阁校勘欧阳公的敬仰之作。首句“此日登史阁”,表达了诗人有幸亲临史书馆阁的激动,暗示了对知识文化的尊崇。接着,“高风孰可追”赞美欧阳公高尚的品格,无人能及,暗含对其道德修养的敬佩。

“学期明主佐”表明欧阳公如同明君的辅臣,具有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领导才能。诗人自谦地说“余岂能自信”,表达出对自己能力的谦虚态度,同时也反映出对欧阳公的敬重,认为自己难以达到那样的高度。

“公真不我欺”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欧阳公的诚挚信任,认为他不会让自己失望。最后两句“微躬托所厚,惭愧异新知”,诗人将自己微小的身份托付给欧阳公,深感荣幸,同时又因能结识这样的人物而感到惭愧,因为他是如此的新知,令人敬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谦逊的态度表达了对欧阳公的景仰和学习之情,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德才兼备之人的崇敬。

收录诗词(1)

蔡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名臣蔡襄胞弟。宋景佑(1034—1037)年间进士,官为长溪(今福建霞浦)县尉,后升迁河南开封太康主簿。在长溪县尉任上,廉洁奉公,体恤民情,求真务实,善于断案,人称“神明”。著言陈述国家要事,被欧阳修称为“天下奇才”。卒年二十八

  • 字:君山
  • 籍贯:莆田仙游枫亭
  • 生卒年:1014-1041

相关古诗词

自咏

屈指抠衣四十年,自怜须鬓已皤然。

久知轩冕应无分,但觉西山若有缘。

下学功夫惭未到,先天事业敢轻传。

祇今已饱烟霞疾,更乞清溪著钓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初度谩成

揆予初度又今时,老桂吹香满翠微。

回首六千馀里外,惊心四十九年非。

閒寻旧藁黏吟卷,怕损团花理战衣。

一饭君恩何以报,貔貅按堵马秋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仲弟未归岁晚有怀

明月照席寒,生我愁百端。

冉冉岁云徂,游子不顾还。

相送荷花碧,相望枫叶丹。

高楼日千回,散步东林隈。

攀条复揽秀,日暮空徘徊。

金杯白玉台,犹能对寒梅。

寄书岂不早,三月千里道。

敢怨归轩迟,但念堂中老。

春风萱草生,更树堂前庭。

形式: 古风

赠谈命余圆机

甲子难周日与时,不拘全阙是圆机。

只将八字纵横看,祸福无差妙太虚。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