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长沙怀古

朝瀛洲暮舣湖滨,向衡麓寻诗,湘水寻春,泽国纫兰,汀州搴若,谁为招魂?

空目断苍梧暮云,黯黄陵宝瑟凝尘,世态纷纷,千古长沙,几度词臣。

形式: 词牌: 折桂令

翻译

早上还享受着登瀛洲般的幸运,傍晚已在湖滨泊船,去岳麓山寻求写诗的灵感,到湘水边寻找春天。在水乡中把兰花穿以为佩,在小洲中拔取香草杜若,又有谁为之招魂呢?
只是徒然地极目远望那环绕在苍梧山上的暮云,湘山昏暗,那湘水之神的宝瑟也聚满了灰尘。世态纷争,悠久而古老的长沙又接纳过多少的迁客骚人呢?

注释

蟾宫曲:曲牌名,又名折桂令。
长沙:古代又称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
瀛洲:本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网罗人オ,成立文学馆。
入选者极受人羡慕,称内“登瀛洲”,被视为登临仙境一样荣幸。
元代的集贤院,类似唐文学馆,这里暗喻自己有集贤院头衔。
舣:使船靠岸。
湖滨:这里指长沙,因长沙地处洞庭湖边。
衡麓:衡山山麓,即岳麓山,在长沙郊外。
湘水:即湘江,经长沙注入洞庭湖。
泽国:指湖南水乡。
纫兰:佩戴着兰花。
纫,连缀起来。
屈原《离骚》“纫秋兰以为佩”。
汀洲:水边沙地。
搴若:釆摘杜若。
搴,采摘。
若,杜若,一种香草。
招魂:屈原曾于湘江写下《招魂》篇,为昏君楚怀王招魂。
另一
苍梧:又名九嶷山,在今湖南宁远县,相传为舜所葬处。
黄陵:黄陵山,又名湘山,在今湖南湘潭县北。
相传山上有舜二妃的墓祠。
宝瑟:有二十五弦的拨乐器。
舜时只有五弦和二十三弦。
舜善拨瑟,且教二妃拨瑟。
凝尘:积满灰尘。
几度:多少次,多少个。
词臣:本指皇帝身边的文学侍从。
这里泛指像屈原、贾谊那样的文士、骚人词客。

鉴赏

这首元代卢挚的《折桂令·长沙怀古》以时空转换起笔,描绘了从早朝瀛洲到傍晚泊舟湖滨,再到探访衡山和湘江的情景。诗人借“纫兰”和“搴若”的典故,表达了对古代贤士屈原的怀念,暗示招魂的主题,寄托了对忠贞不渝精神的追思。

接着,诗人视线转向苍梧之巅的暮云,以及黄陵祠中被尘封的宝瑟,暗寓历史的沧桑与遗迹的荒凉。他感慨世事如梦,纷扰不断,长沙作为历史上多次涌现词臣之地,见证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沉浮。

整首词通过怀古抒发情感,既有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也有对世事变迁的深沉思考,展现了作者对长沙古城厚重历史文化的感慨与敬意。

收录诗词(86)

卢挚(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莘老;号疏斋,又号蒿翁。至元5年(1268)进士,任过廉访使、翰林学士。诗文与刘因、姚燧齐名,世称“刘卢”、“姚卢”。与白朴、马致远、珠帘秀均有交往。散曲如今仅存小令。著有《疏斋集》(已佚)《文心选诀》《文章宗旨》,传世散曲一百二十首。有的写山林逸趣,有的写诗酒生活,而较多的是“怀古”,抒发对故国的怀念。今人有《卢疏斋集辑存》,《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

  • 字:处道
  • 籍贯:元代涿郡(今河北省涿县)
  • 生卒年:1242-1314

相关古诗词

金字经

梦中邯郸道,又来走这遭,须不是山人索价高。时自嘲,虚名无处逃。谁惊觉,晓霜侵鬓毛。

形式: 词牌: 金字经 押[豪]韵

南乡子

岭峤荔枝新。前岁曾逢旧使君。

下足扶胥江上雨,南薰。吹散蛮烟瘴海云。

去去幕中宾。恰及梅开寂寞滨。

载酒随车应共赏,殷勤。要识寒花别有春。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春从天上来.至元二十九年八月二十八日

姑射乘龙。与少皞行秋,佳气葱葱。

九重天上,万岁声中。想见玉立神崧。

更川妃微步,恰便似、户外昭容。建章宫。

正鸡人唱晓,凤吹腾空。

风流太平礼乐,是鼓腹康衢,白叟黄童。

说向周公,声容文物,歌舞帝力神功。

幸天公不禁,人间酒醉得西风。此心同。

有黄河为带,江汉朝宗。

形式: 词牌: 春从天上来

梅花引.和赵平原催梅

绿华缥缈玉无痕。托清尘。拟招魂。

放著篮与,懒倦到前村。

笑抚高斋新树子,晚妆未,悠悠学梦云。

竟日含情何所似,似佳人。望夫君。

寒香细月空江上,会有春温。

羞涩冰蕤,寂寞掩重门。

交下横枝消息动,肯虚负,风流竹外尊。

形式: 词牌: 江城梅花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