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膺哀辞三首(其二)

平昔弦觞浪自怡,暮年荐鹗有新知。

蛾眉翻作黄昏哭,乐府空传白纻词。

上国音尘随梦断,东山箫管结秋悲。

风亭月观依然在,辽鹤归来复几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昭玘所作的《次膺哀辞三首》中的第二首,以哀悼之辞表达对逝者的深切怀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离世的哀痛与追忆。

首句“平昔弦觞浪自怡”,回忆往昔,诗人与友人欢聚一堂,饮酒赋诗,虽为寻常之事,却也自得其乐。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与下文的哀伤形成鲜明对比,预示着后续情感的转折。

“暮年荐鹗有新知”一句,暗示诗人晚年遇到新的知己,但这种新知并未能填补失去旧友的空缺,反而更加凸显了孤独与哀愁。

“蛾眉翻作黄昏哭”,以蛾眉比喻女子的美貌,此处暗指逝去的友人,用“黄昏哭”描绘出哀悼的场景,形象地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悲伤。

“乐府空传白纻词”,乐府是古代音乐机构,白纻词则是古代的一种歌曲形式。此句意味着逝者生前喜爱的音乐如今只能在记忆中回响,表达了对逝者音乐才华的怀念以及对无法再听到其歌声的遗憾。

“上国音尘随梦断”,“上国”泛指京城或远方,音尘在这里指的是消息或音信。此句表达了诗人与逝者之间的联系随着梦境的破碎而消失,强调了两人之间关系的断裂与不可逆转。

“东山箫管结秋悲”,东山是古代文人隐居之地,箫管代表音乐,结秋悲则暗示了秋天的萧瑟与哀愁。这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逝者的哀思,以及自己内心深处的悲凉。

“风亭月观依然在,辽鹤归来复几时”,风亭月观是诗人想象中的场景,辽鹤象征着逝去的灵魂。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逝者归来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与哀痛,以及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97)

李昭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膺哀辞三首(其三)

行止非人不自谋,飘然一叶信沉浮。

踌躇去步迷三径,奄忽平生闭一丘。

韶乐已闻更雅奏,瑶池尤喜近中秋。

无人解写升平事,惆怅骑鲸去不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雨后二篇(其一)

苦雨几十日,满庭多土花。

行螺上墙屋,倒竹卧泥沙。

澄景生凉吹,晴云变晚霞。

却愁清夜梦,无计逐池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雨后二篇(其二)

一气不自息,四时如转丸。

月流天宇静,风掠叶声乾。

纨扇已谢事,莎虫将戒寒。

登临偶有得,不复计悲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赠汉老侄琴

邹峄孤桐不可寻,汧公旧斲万黄金。

顾余久有沈舟志,知子尝怀欲炙心。

便好安弦求妙趣,不须变雅作新音。

席间弟子来倾耳,为问何人属意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