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洪朋所作,名为《挽潘端州》。诗中描绘了对逝去的潘端州的哀悼与怀念之情。首句“岭南底处是端州”,点明了潘端州的任职地,位于岭南的端州。接着,“使君苦向个中游”表达了潘端州在任期间的辛劳与执着。
“黄茅千里烟岚晚,皂盖三年鬓发秋”两句,以壮丽的自然景象和时间的流逝,象征着潘端州在端州任职三年的辛勤工作与岁月的无情。黄茅代表广阔的田野,烟岚晚则描绘出傍晚时分的朦胧景色;皂盖比喻官职,鬓发秋则是指岁月的流逝,两鬓斑白。
“欻见崩松万壑底,遂闻埋玉九原头”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变化,隐喻潘端州的离世。崩松象征生命的终结,九原头则指代墓地,埋玉则暗示了潘端州的去世。这两句充满了悲凉与哀痛的情感。
最后,“不能执引远郊去,薤露蒿里令人愁”表达了诗人无法亲自前往远郊为潘端州送行的遗憾,以及对潘端州去世的深深哀愁。薤露蒿里是中国古代丧葬文化中的两个概念,分别指代墓地和草木丛生之地,常用来形容墓地的荒凉与哀伤。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寄托了对逝者的哀思与怀念,展现了诗人对潘端州的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