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岱

寰中群岳震为尊,到此真穷造化根。

晓日铜钲升海国,长河衣带挂天门。

下方雷雨晴空见,上界星辰静夜扪。

九点青烟俱在掌,不须更拟上昆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泰山的雄伟壮丽与深邃的自然奥秘。诗人以“寰中群岳震为尊”开篇,将泰山置于群山之巅,凸显其崇高地位。接着,“到此真穷造化根”,表达了对泰山之巅是探索自然本质之处的深刻感悟。

“晓日铜钲升海国,长河衣带挂天门”两句,运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日出时分,阳光如铜钲般升起,照亮海国;而长河则如同衣带般挂在天门之上,展现出泰山与天空的紧密相连,以及自然景观的壮美。

“下方雷雨晴空见,上界星辰静夜扪”则对比了山下与山顶的不同景象:山下雷雨交加,而山顶却晴空万里;夜晚,山下的世界一片寂静,而山顶的星辰却清晰可见,供人触摸,进一步强调了泰山的高峻与神秘。

最后,“九点青烟俱在掌,不须更拟上昆仑”以“九点青烟”象征泰山上的九峰,表达出泰山之大,即使在山顶也能轻松掌控。同时,诗人巧妙地将泰山与传说中的昆仑山相提并论,暗示泰山之高,令人向往,但又强调无需远赴千里,泰山已足以让人领略自然之美的极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泰山的雄伟与深邃,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赞叹。

收录诗词(4)

张榕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重修六贤祠成展祭作

乾坤有倾折,凭谁奠苍黄?

成仁取义间,得争日月光。

末世务苟话,横流决堤防。

不有数君子,何以扶颓纲?

明季丁否运,妇寺纷蜩螗。

群贤共愤争,杌隉正气扬。

暨暨有黄公,请剑击貂珰。

糜烂北寺狱,冤血流圜墙。

逮乎思陵末,大盗剧披猖。

京城竟瓦解,宫阙屯豺狼。

倪周并词臣,就义何慨慷!

赋诗整冠带,引脰遂绝吭。

共志有中丞,仰药裂肺肠。

云车驾风马,同日从君王。

维时刘与祁,解组各归乡。

号咷义旗举,自矢百炼钢。

未几沉荒晏,南都复沦亡。

两公竟致命,先后归帝旁。

一甘绝勺饮,僵饿追首阳。

一起赴清波,怀石同沉湘。

区区于越地,山川灵气翔。

凛凛得数公,劲草卓秋霜。

平生所树立,理学兼文章。

末路更完节,浩然还旻苍。

圣朝重褒忠,祝典载辉煌。

守土风教责,表扬分所当。

立庙傍黉宫,六贤共烝尝。

昨秋大风雨,摧我西庑雘。

周垣半倾圮,不能庇堂皇。

率先亟修筑,勿使沙栎荒。

榱桷新丹雘,木门饰仓琅。

登堂荐蘋藻,肃然对冠裳。

即事有枨触,沾襟涕浪浪。

畴无君亲恩,俯仰默感伤。

形式: 古风

读史杂感

锦不可为冠,稻不可为齑。

物虽负美质,适用那得齐。

束发事柔翰,怀抱献金闺。

溲勃各有长,投之在良医。

外吏尚干局,锐者可剸犀。

资力天所禀,不在古与稽。

清庙鸾铃刀,漫然试割鸡。

用才或相违,不如委沟溪。

樊笼羁逸翮,盐车困霜蹄。

自昔有不遭,何为叹颠隮?

形式: 古风

钓台谒严先生祠

钓台突兀千山里,钓竿独拂桐江水。

藏名遁迹山水间,为有故人作天子。

眼底不知《赤伏符》,意中安有侯司徒。

京华笔札非所惯,自笑故态犹狂奴。

銮舆朝临只高卧,伸脚无端惊帝座。

中兴将相列宿明,不若江湖客星大。

千秋片石何嶙峋,遗庙江边榱桷新。

左方右谢同缝掖,且喜不染簪缨尘。

行人系棹孤亭下,瞻拜高风心独写。

纷纷名利独何为,堪叹征帆往来者。

形式: 古风

许由瓢

瓢挂树,一叶轻。

风吹濩落夜有声,不若弃之梦亦清。

天下非大瓢非细,身外之物总为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