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中宿峡》由明代诗人郭棐所作,描绘了中宿峡的壮丽景色与神秘氛围。诗中以雄奇的自然景观为背景,融入神话传说与个人情感,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首句“中宿之胜何雄哉”,开门见山地赞美中宿峡的壮观景象。接着,诗人通过“狮台屹向青天开”、“傍峙两山森列戟,中拖一水如奔雷”等句子,生动描绘了峡口的险峻与水流的湍急,营造出一种震撼人心的气势。随后,“石林琪树纷交互,翠巘丹梯宛相顾”则转向对峡内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石林与树木交织,山峰与阶梯相互映衬,展现了中宿峡的幽静与神秘。
“上有轩辕帝子宫,风月朝朝还暮暮”一句,将神话元素引入,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接下来,“我欲攀萝游上方,雨花四散飘天香”表达了诗人渴望探索未知世界的愿望,而“璿题总列葳蕤杖,青鸟匀妆翡翠裳”则通过想象中的场景,进一步丰富了这一愿望的实现过程。
“传言仙迹多茫昧,犹有禺山至今在。梵王古殿尚依然,化乐高台遥相对。”诗句中蕴含着对历史遗迹的追忆与敬畏,同时也暗示了中宿峡与古代文化的深厚联系。接下来,“钓鱼石畔江水瀰,金鳞百尺人不知。天风浩浩吹波立,就中跃出双蛟螭。”通过对钓鱼石与江水的描绘,以及双蛟螭的出现,进一步渲染了中宿峡的神秘与奇幻。
“路转和光扪磴入,飞翠绕空沾袂湿。”描述了探索中宿峡的艰难与奇妙体验,而“直穷绝顶望神州,船头箫鼓催程急。”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世界的向往与追求。最后,“令我到此涤尘虑,顿觉功利轻鸿毛。”点明了中宿峡对诗人内心的影响,使其得以摆脱世俗的束缚,获得心灵的净化。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中宿峡的自然美景,还融入了丰富的神话传说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对精神自由的追求。通过细腻的笔触与丰富的想象,郭棐成功地将中宿峡的壮丽与神秘展现给读者,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份独特的魅力与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