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为黄应龙先生作小画久而未诗黄既自题其端复徵拙作漫赋数语画作于弘治丙辰讵今正德辛未十有六年矣

尺楮回看十六年,残丹剥粉故依然。

得君品裁知增重,顾我聪明不及前。

小艇沿流吟落日,碧山浮玉涨晴烟。

诗中真境何容赘,聊续当年未了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此诗由明代文徵明所作,名为《余为黄应龙先生作小画久而未诗黄既自题其端复徵拙作漫赋数语画作于弘治丙辰讵今正德辛未十有六年矣》。诗中以尺楮(纸张)为引子,回顾了十六年的时光流转,表达了对旧物依旧的感慨以及对友人黄应龙先生品评的感激之情。

首句“尺楮回看十六年”,诗人通过回顾一张纸张,将时间的跨度浓缩在十六年间,暗示了岁月的流逝与记忆的沉淀。接着,“残丹剥粉故依然”一句,描绘了纸张上的颜色虽已褪去,但其原有的痕迹仍旧清晰可见,以此象征着时间的痕迹和记忆的持久。

“得君品裁知增重,顾我聪明不及前”两句,表达了对黄应龙先生品评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才智的谦逊态度。黄先生的品评让作品的价值增加,而自己则自认不如从前,体现了诗人对于艺术追求的不断自我超越和对前辈的尊重。

“小艇沿流吟落日,碧山浮玉涨晴烟”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小艇在流动的水面上轻轻划过,夕阳映照在水面,碧绿的山峦在晴朗的天空下显得格外清新。这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诗中真境何容赘,聊续当年未了缘”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真诚追求,认为诗中的意境无需赘述,只是简单地延续了当年未曾完成的缘分。这不仅是对艺术创作态度的体现,也是对与黄应龙先生之间深厚友谊的赞颂。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时间和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艺术、友情以及过往岁月的深情回忆和感慨。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十月五日出城暮归门阖留宿南濠王氏楼与履约昆仲夜话有作

永济桥南水阁斜,夜深投宿静无哗。

淹留短榻行边约,只尺孤城梦里家。

碧树报风吟细叶,青灯闪雨落寒花。

玄言寂寞都无寐,消得清腴一味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同次明九逵及王氏兄弟汎舟游横山

兰桡十里下横塘,漠漠风撩鬓影凉。

野水秋来寒玉净,碧山西去暮云长。

行边黄偃禾栖亩,眼底红酣树饱霜。

飞尽落霞新月上,空江渺渺白蘋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题画

隔浦群山百叠秋,青烟漠漠望中收。

松摇落日黄金碎,江浸长空碧玉流。

水阁虚明占胜槩,野情萧散在沧洲。

人间佳境非难觅,自是尘缘不易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题国用汗漫游卷

江湖踪迹自年年,去住随缘兴浩然。

三月莺花燕市酒,一床书画米家船。

留连胜事登山屐,狼藉春风买笑钱。

回首马迁今不作,为君重赋远游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