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其一)用韵秋怀

雁落寒沙秋恻恻。明月芦花,共是江南客。

骑鹤楼高边羽急。柔情不尽淮山碧。

世路只催双鬓白。菰菜莼羹,正自怜人忆。

归梦不知江水隔。烟帆飞过平如席。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翻译

大雁落在寒冷的沙滩上,秋天的气息让人感到凄凉。明亮的月光和洁白的芦花,我们都成为了江南的旅人。
在那高高的骑鹤楼上,我心急如飞。满腹柔情却只能凝望碧绿的淮山。
世间的道路只催促着我两鬓的白发。品尝着菰菜和莼羹,更让我思念起远方的人。
归乡的梦境中,江水阻隔,只见烟雾中的帆船像席子般平稳地飞过。

注释

雁:大雁。
寒沙:寒冷的沙滩。
秋:秋天。
芦花:芦苇花。
江南客:江南的旅人。
骑鹤楼:高楼。
羽急:心急如飞。
柔情:深情。
淮山:淮河两岸的山。
世路:世间的道路。
双鬓白:两鬓斑白。
菰菜莼羹:江南的美食。
怜人:思念。
归梦:归乡的梦。
江水隔:江水阻隔。
烟帆:烟雾中的帆船。
平如席:平稳如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切的乡愁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开篇“雁落寒沙秋恻恻”即设定了一个萧瑟的秋景,远飞的大雁在寒冷的沙滩上留下它们的足迹,这个场景不仅表达了季节的转换,也暗示了一种孤独和凄凉。

“明月芦花,共是江南客”则是一种对峙之美,明月与芦花相映衬,共同见证着诗人作为江南游子的身份。这里的“江南”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诗人情感寄托的地方。

接下来的“骑鹤楼高边羽急”,则是一种超脱之感,通过骑乘仙鹤登上高楼,表现了诗人想要逃离现实世界,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飞扬的愿望。然而,这种超脱并没有带来真正的解脱,相反,“柔情不尽淮山碧”表明了诗人的柔情依旧,内心的感伤仍然如淮山之水般深不可测。

“世路只催双鬓白”则是一种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头发变白这一自然现象,反映了时代的推移和个人的生命历程,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悲凉。

“菰菜莼羹,正自怜人忆”中的“菰菜莼羹”是古代的一种食物,这里被用来暗示诗人对往昔生活的怀念。诗人通过这种食物的记忆,表达了一种自我怜悯的情感,似乎在说,即便是最平凡的日常生活,也值得珍惜和回味。

最后,“归梦不知江水隔。烟帆飞过平如席”则是一种对远方家园的深切思念。诗人通过“归梦”表达了想要回到故乡的强烈愿望,但却因为“江水隔”而不能实现。这里的“烟帆飞过平如席”则是对远方船只的观察,似乎这些船只正快速地穿梭在广阔的水域之中,而诗人自己却无法跨越这片阻隔。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它不仅是对家乡的一种怀念,更是一种对于生命流逝、时光易逝的深切感悟。

收录诗词(1488)

方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字:巨山
  • 号:秋崖
  •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9~1262

相关古诗词

句(其二)

一钱太守今贪吏,五柳先生歙富民。

形式: 押[真]韵

句(其一)

林暝鸟呼雨,径深童扫云。

形式: 押[文]韵

题龙津亭

龙津亭下水漫漫,坐久凝神杳霭间。

说道浙江人不信,向南全似越州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南中题壁

明月照齐州,玉龙栖欲起。

壮士肠夜回,寒衾泼秋水。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