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家住成都万里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出行的景象。"日出三竿春雾消"中的“三竿”是古人计量天空高度的一种方式,意思是太阳升高到相当于三竿(约合现在的四米)的高度时,春天的薄雾开始消散。这不仅表达了时间,也烘托出了一个明媚的早晨景象。"江头蜀客驻兰桡"则是说诗人在江边看到一位来自蜀地(今四川一带)的旅客停留在有兰花的地方,兰桡可能指的是装饰华美的车盖。这两句交织出一个既有自然美,又有人文情趣的画面。
"凭寄狂夫书一纸"中的“凭”字意味着依托或倾诉,而“狂夫”往往是古人用来自喻或者指代那些不随波逐流、性格豪放之士。这里诗人通过寄书一纸,传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交流。"家住成都万里桥"则点明了这位蜀客的家乡是在遥远的成都,而“万里桥”可能是实指某座桥梁,也可能是虚指成都的某个地名,或者只是表达距离的遥远。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绘和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家乡的点染,展现了古人旅途中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趣味。
不详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杨柳郁青青,竹枝无限情。
周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
如何赠琴日,已是绝弦时。
无复双金报,空馀挂剑悲。
宝匣从此闲,朱弦谁复调。
祗应随玉树,同向土中销。
三载为吴郡,临岐祖帐开。
虽非谢桀黠,且为一裴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