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寂庵铭

万法一源,万念一息。法无不圆,念无不寂。

强名而名,车尘马迹。是庵何如,风清月白。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圆寂庵铭》由宋代诗人杨杰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与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对生命、宇宙与佛法的深刻思考。

“万法一源,万念一息”,开篇即点明了万物归一、念头瞬息的主题,暗示了宇宙间一切现象的根源与变化的本质。这种思想体现了佛学中“空”与“无常”的观念,认为世间万物皆由因果缘起,无一永恒不变。

“法无不圆,念无不寂”,进一步阐述了佛法的普遍性和内在的寂静。法,此处指佛法或宇宙法则,无不圆意味着佛法涵盖了所有事物,无一遗漏;念无不寂则强调了念头的最终归宿在于寂静,即达到内心的平和与解脱。

“强名而名,车尘马迹”,这一句以世俗的名利追求与生活的忙碌为喻,指出人们在追逐外在名利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内心的平静与真实的存在。车尘马迹象征着世间的喧嚣与纷扰,与前文的“法”与“念”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内在精神世界的珍贵与重要性。

“是庵何如,风清月白”,最后两句将话题引向了“圆寂庵”,一个可能代表内心清净、远离尘嚣的理想之地。风清月白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暗示了在庵中可以找到心灵的平静与解脱,与开头的哲理思考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和谐统一的向往。

整体而言,《圆寂庵铭》通过精炼的语言,巧妙地融合了佛教哲学与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宇宙真理以及内心平静的深刻洞察与追求。

收录诗词(237)

杨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麻源

晓登丹霞峰,暮入仙都宿。

麻姑胜游遍,驱车第三谷。

落落千岁杉,干直枝不曲。

根本托幽邃,匠师岂易斸。

佗山石枯裂,斯□莹青玉。

乃知灵源深,馀液泽林麓。

白云起西冈,华仙有遗躅。

阴功影响绝,为阅飞升窟。

长笑呼幽人,玉乳金鼎熟。

岁时不须问,山花自红绿。

形式: 古风

五老峰

乾坤重年德,五老固苍颜。

亿万的间寿,二三云外山。

天高汉星聚,世治舜臣闲。

应笑游河客,悠悠去不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五泄禅寺

祖师平昔拨云开,一榻灵秋一石台。

青玉成围千嶂合,黑龙分势五溪来。

禅心不动澄潭月,俗耳常惊静夜雷。

却笑兴公游未到,祇将佳句赋天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句(其二)

千古伏龙山。

形式: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