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山秋晚图

太山高嵯峨,小山低㟝嵝。

清江锦树带秋烟,烟际人家在林薮。

荆河迤南三岘山,此图定绘襄阳否。

诗人翰墨丹青手,落笔天机随所有。

岘首真在襄阳西,遥观汉水含风漪。

上有龟龙一片石,云是羊公堕泪碑。

试披禹迹考地志,画师宁免诗人疑。

且看满眼江山好,休作燕人过晋悲。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陈赓的《岘山秋晚图》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开篇以“太山高嵯峨,小山低㟝嵝”两句,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山势的高低起伏,展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观。接着,“清江锦树带秋烟,烟际人家在林薮”,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秋日江边的宁静画面,江水如锦,树木葱郁,烟雾缭绕,远处人家隐于林间,营造出一种悠远而和谐的意境。

“荆河迤南三岘山,此图定绘襄阳否”,诗人进一步点明了主题,岘山作为图中的核心元素,引出了对襄阳的联想。接下来,“诗人翰墨丹青手,落笔天机随所有”,表达了对画家技艺的高度赞赏,认为其笔下所绘,皆是自然之灵与艺术之美的完美结合。

“岘首真在襄阳西,遥观汉水含风漪”,诗人通过观察和想象,描绘了岘山与汉水的景象,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交融。特别是“上有龟龙一片石,云是羊公堕泪碑”,引用了关于羊祜(字叔子)的典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寄托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之情。

最后,“试披禹迹考地志,画师宁免诗人疑”,诗人以禹迹为线索,探讨地图与实际的差异,既是对画作的一种审视,也是对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思考。全诗以“且看满眼江山好,休作燕人过晋悲”结束,表达了对眼前美景的赞叹,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沉溺于历史的悲欢离合之中,而是要珍惜眼前的幸福和平。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厚情感,也体现了他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是一首兼具艺术美感和文化内涵的佳作。

收录诗词(20)

陈赓(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子猷访戴图

两晋崇玄虚,风流变华夏。

举世尚清谈,天地指一马。

依阿竹林贤,鸿名重天下。

王郎衣冠冑,亦复慕草野。

偶来剡溪上,溪水正清泻。

扁舟信沿洄,气韵可潇洒。

谁与好贤心,丹素入图写。

山阴怀古意,欲揽不盈把。

赋诗心夷犹,六义愧骚雅。

西风尘冥冥,傥有知音者。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铁拄杖

闽王铁杖如楖栗,得自荒虚鬼神域。

鞭笞蜑蛮今几年,雾翳云蒸老蛟黑。

腹中有篁如细泉,牙节宛转声铿然。

天生神物不虚弃,提携万里归坡仙。

坡仙骑鲸凌紫烟,海仙一去今千年。

人间俯仰成今古,纷纷长物何须数。

洛阳铜驼卧荆棘,昭陵石马埋烟雨。

百斛鼎,两钱锥,小大用舍俱儿嬉。

商颜鹤发一筇竹,何似凌烟功臣玉具高支颐。

黄阁得君真耐久,扶持四海经纶手。

会须拄到昆崙巅,九点青烟看九有。

铁耶杖耶吾不知,诚将道眼窥天机。

一朝雷雨轰空陂,须防化作蛟龙飞。

形式: 古风

武善夫桃源图

武郎种桃满云溪,三月红雨行人迷。

自从玉勒入云驭,春风杜宇年年啼。

飞黄腾踏有天倪,紫电转盼天山低。

要将白璧沽蛾眉,更把黄金铸袅蹄。

羲和挟辀六龙驰,暮景恐迫虞渊西。

新诗拟唤槐安梦,咫尺溪边春色动。

飞花漠漠水泠泠,苍苔荒了烟霞洞。

闻道西风解涴人,何处江山可问津?

征尘障断仙源路,且看丹青万树春。

形式: 古风

送李长源

月下孤鸿枕上鸡,高城今日又分携。

九秋云气崤陵底,万里河声砥柱西。

饮罢关山秋寂寂,诗成风雨暮凄凄。

千金善保并州器,要放昆崙入马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