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以宁为友人王伯纯游历钱塘江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山水自然的赞美。首句“君去渡江春”描绘了春天里友人离别的情景,江面春意盎然。次句“莺花著处新”进一步渲染了生机勃勃的季节氛围,暗示着友人将见到一片繁花似锦的新景象。
“湖山有喜气”表达出对友人此行充满喜悦的期待,暗示着山水之间似乎也为友人的到来增添了欢乐的气息。“天壤见斯人”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才华横溢的赞赏,认为他如天地间的一股清流,令人瞩目。
“残雪明松岭”描绘了冬末春初的景色,残雪与青松相映,展现出坚韧与生机并存的画面,寓言友人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高洁品格。“闲云傍葛巾”运用了象征手法,将友人比作白云般自由自在,暗示其超脱世俗的风度。
最后两句“平生尘外意,于此得天真”揭示了诗人对友人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的认同,认为他在此次旅程中能找回内心的宁静与纯真,体现了友情的深厚和对友人精神追求的肯定。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既富有诗意又饱含深情的送别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对友人的赞美,寄寓了诗人对友人旅途顺利、心境愉悦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