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崔闲

道合何妨过虎溪,高山流水是相知。

与君一别无多日,梦到琅然夜榻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苏轼所作,名为《寄崔闲》。诗中以“道合何妨过虎溪”开篇,巧妙地运用了佛教中的典故,虎溪是庐山东林寺前的一条溪流,传说慧远法师讲经说法,送客至虎溪边,与客人道别后,溪水会倒流,以此比喻深厚的友情和心灵契合。接下来,“高山流水是相知”一句,引用了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高山与流水象征着知音之间的默契与理解,进一步深化了诗人与崔闲之间深厚的情谊。

“与君一别无多日,梦到琅然夜榻时”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虽然分别的时间并不长,但诗人却在梦中多次与崔闲相聚,共度夜晚,这种梦境中的相聚,既是对现实分离的补偿,也是对友情的深情寄托。整首诗通过自然流畅的语言,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超越时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向往。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赠李邦直探梅

寻花不惜命,爱雪常忍冻。

三为郡太守,清似于陵仲。

形式: 古风 押[送]韵

句(其一)

寒食清明都过了,石泉槐火一时新。

形式: 押[真]韵

句(其三)

荔枝已成吾发白,犹作江南未归客。

形式: 押[陌]韵

句(其四)

阳虫陨羿丧厥喙,羽渊之化帝祝尾。

形式: 押[尾]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