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知宗喜雨(其一)

灾祥何必问圆穹,自是承流得失中。

旱魃凭谁投远裔,灵科聊复启仙宫。

天怜南国人民困,雨走西郊畎浍通。

多谢宗英相慰劳,也应休戚略相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何必去问天穹的圆缺,祸福其实都源自人间的得失。
干旱之神该向哪里寻求归宿,暂且打开仙宫的灵符求雨。
上天怜悯南方的百姓困苦,雨水终于从西郊的沟渠流淌开来。
深深感谢宗英你的关怀慰问,我们的忧乐大概也相似相通。

注释

灾祥:指吉祥或不祥的事情。
何必:何必要。
圆穹:天空的圆形部分,常用来象征天意。
承流:承受和遵循潮流,这里指人事的变迁。
得失:成功与失败,收获与失去。
旱魃:古代传说中的旱灾之神。
远裔:远方的后代或分支。
灵科:道教中用于祈雨的符咒或仪式。
仙宫:神话中的神仙居住的地方。
南国:南方地区。
人民:百姓。
困:困苦,艰难。
西郊:城市的西部郊区。
畎浍:田间的小沟渠。
宗英:尊敬的英明人物,可能指有威望的人。
慰劳:慰问和安抚。
休戚:忧喜、祸福。
略:大致,稍微。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阳枋所作,名为《和知宗喜雨(其一)》。诗中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天气变化的关注以及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灾祥何必问圆穹,自是承流得失中。”此句暗示天气的变化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不需要特意去询问其意义,而应顺其自然地理解其中的得与失。

“旱魃凭谁投远裔,灵科聊复启仙宫。”“旱魃”指的是干旱的精灵,此处比喻干旱之灾。诗人质疑在干旱之年,应向何方求雨,以解民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干旱带来的苦难的关切,以及对雨水恩泽的渴望。

“天怜南国人民困,雨走西郊畎浍通。”这里,“天怜”意味着上天也在关怀遭受干旱之灾的人民。诗人描绘了雨水到来的场景,雨水如同恩赐,解除了人们的困境。

“多谢宗英相慰劳, 也应休戚略相同。”最后两句表达了对知县宗英在百姓遭遇干旱时所表现出的关怀与努力表示感激,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和宗英一样,对民间疾苦有所缓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反映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心,以及对善政的期待。阳枋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将这份关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收录诗词(226)

阳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昌朝,字宗骥。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 字:正父
  • 籍贯: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
  • 生卒年:1187-1267

相关古诗词

和前人韵赋昌溪洞口

洞口天容黯,灵宫暂洁斋。

中宵轻霢霂,向晚捲云霾。

岩削苍璆璧,峰攒碧玉钗。

水花纷迸峡,石乳溜垂崖。喷浪迟归舫,穿涛急去?。

布飞千丈直,屏立半空排。

木任岩藤束,花从涧草埋。

高猿枝袅袅,幽鸟韵喈喈。亭午烟光冷,深春风色?。

便疑尘世隔,直与洞仙偕。

意得诗偏好,情閒乐可涯。

寄言轩冕客,名利莫装怀。

形式: 排律 押[佳]韵

和赵使君喜雨

举头日日云如血,遍走群祠腰漫折。

恻隐存君一念间,造物于人岂终绝。

天眼豁随公道开,宵人于此何有哉。

烦歊陡逐苛条去,甘泽端从德意来。

公心与天同一宇,那是经生分别处。

佳句催成头上云,仁言散作空中雨。

开轩对雨卜香粳,铃阁无风还自凉。

新诗写出天人际,赓歌细与问苍苍。

形式: 古风

和赵景贤使君入昌溪即事

东出峡如筒,北行溪似线。

晨发怯春寒,午炊喜破晛。滩高石嵚?,浪急珠玑溅。

平生忧患心,对此倍兢战。

棹夫捷如风,舞篙接飞纤。

昔观武陵图,今见武陵面。

岩丛放斧斤,挂壁发葱茜。

半天矗乱峰,横烟锁寒练。

猿鸟生意深,诗笔写豪健。

先生岩壑姿,对此聊自厌。

险极复推奇,一览嗟未遍。

老眼仰贪看,花生浑欲焰。

人唤不回头,决眦强自勉。

造化藏秘奇,人生能几见。

夙昔困尘埃,比来得清玩。

异境延高吟,胜览惬幽念。

直疑紫雾深,秘隐丰城剑。

便欲于此中,遁世真无闷。

朝餐色䰐鬖,暮游光潋滟。

还恐利名牵,回首成健羡。

形式: 古风

和郭广文喜雨

随轩好雨决渠深,生意挽回天地心。

不是一麾贤出守,何缘三日往为霖。

勤农袯襫田头影,幽鸟间关花底吟。

紫陌桑麻连菽粟,从教鼓腹曳裾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