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清代诗人杨浚所作,题为《欧阳文忠公生日绘像祀于郑稼田观察之竹西亭》。诗中描绘了对欧阳修(欧阳文忠公)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其作品和生平的追忆。
首句“醉翁亭上文章伯”,将欧阳修比作醉翁亭上的文坛领袖,赞誉其文学成就卓绝。接着,“七百年来无此客”表达了对欧阳修逝世七百年后,仍有如此高雅之士前来祭拜的感慨,凸显了欧阳修在后人心中的崇高地位。
“泉香酒冽溪鱼肥,山川一一都生色”两句,以自然美景烘托出欧阳修作品的韵味,同时也暗示了欧阳修作品如同这山水一般,充满了生机与色彩。
“我从海外遥称觞,图公容猊如生觌”表达了诗人虽身处海外,但心系欧阳修,通过图画的方式表达对欧阳修的敬仰之情。接下来的“竹西位置非偶然,主人乃公之远戚”则点明了祭祀地点的选择并非偶然,而是为了纪念与欧阳修有着深厚家族渊源的主人。
“当年遗表借海神,爪痕宛在泷冈石”两句,通过引用欧阳修的遗表和泷冈石上的爪痕,进一步强调了欧阳修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瀛壖解事读奇文,妇孺犹能师画荻”赞扬了欧阳修作品的广泛影响,连妇孺都能从中学习,体现了其教育价值和社会意义。
“公也相逢笑口开,天生书剑吾侪役”表达了诗人与欧阳修相遇时的喜悦之情,以及对欧阳修才华的认同和敬佩。
最后,“故人范韩不得意,西谣一曲嗟何益”通过提及范仲淹和韩愈,表达了对欧阳修在文学史上地位的肯定,同时也暗含了对欧阳修未能得到完全施展才华的遗憾。
“逢山旧侣有小宋,袖中七论驱戎狄”提到欧阳修的朋友小宋,以及他用七篇论文抵御外敌的故事,进一步展现了欧阳修及其时代人物的英雄气概。
“椽独双行且著书,与公风月谈今夕”则表达了诗人与欧阳修在文学创作和交流上的共鸣,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欧阳修生平、作品及影响力的描绘,表达了对这位伟大文学家的深切敬仰和怀念,同时也展现了清代文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