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子.元夕

垂垂冻雨凌珠滴。阿谁唤作镫花夕。

当时有梦到今圆,孤烟幂。残膏腻。

寒山不着东风力。才领取归鸿嘹呖。

又消受残梅狼籍。人间昨日是元宵,人非昔。

天难识。明年消尽中原历。

形式: 词牌: 天仙子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夜的寒冷与节日氛围的变迁。"垂垂冻雨凌珠滴"形象地刻画了雨滴在寒冷中凝结成冰珠的场景,如同明珠般晶莹。"阿谁唤作镫花夕"暗示了元宵之夜灯火辉煌的场景,"镫花"即灯笼上的火花,寓意着团圆和欢乐。

"当时有梦到今圆"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而"孤烟幂"则渲染出一种孤寂落寞的气氛。"残膏腻"可能指的是燃尽的蜡烛,暗示岁月流逝,繁华不再。"寒山不着东风力"进一步强调了冬夜的严寒和东风无力改变现状。

"才领取归鸿嘹呖"借归雁的鸣叫,寓言人事的流转,"又消受残梅狼籍"则以残梅凋零象征元宵节的衰败。"人间昨日是元宵,人非昔"直接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时光荏苒,人事如梦。

最后三句"天难识。明年消尽中原历"揭示了词人的深深忧虑,预感未来的动荡不安,中原大地的安宁岁月恐将不再,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元夕为背景,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词人对过去与未来的思考,以及对时局变迁的敏感与忧虑。

收录诗词(1514)

王夫之(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夕堂。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 字:而农
  • 号:姜斋
  • 籍贯: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
  • 生卒年: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

相关古诗词

祝英台近.残梅

有馀香,无别意,难向东风说。

前夜朦胧,一晌邀霜月。

元来却上柳梢,平沈碧海,拚不管、幽芳凄绝。

情无歇,苦禁断雨斜阳,望寻香冻蝶。

漫无消息,归燕空饶舌。

便判取艳坠珠楼,烟飞紫玉,也难待、杜鹃啼血。

形式: 词牌: 祝英台近

御街行.上巳

迷烟迷雨教春困。不道是、清明近。

轻寒曾忍柳风狂,只待东君花信。

红药芽娇,山丹胎小,依旧无凭准。

兰亭今昔何须问。消不尽、新亭恨。

强将客泪付流觞,逝水难酬春怨。

莺莺燕燕,花花草草,目送韶光褪。

形式: 词牌: 御街行

东风齐着力.忆别峰修竹为冰雪摧折

一片绿云,千条寒玉,亭亭孤上,非想有情天。

记得雨馀残照,趁啼禽即栗横肩。

迎眸处,捎云垂露,袅娜芉眠。

谁道别、经年怨湘妃不语,我见犹怜。

鲸波吞岭,欲遣变桑田。

魆地一声去也,挽不住、环佩珊然。

空想像,纸窗清影,淡写之玄。

形式: 押[先]韵

水调歌头.放言

我自非卿法,何事为卿愁。

非卿之法,卿抑可不为吾忧。

若汝三更半觉,而肯一参万岁,月也应含羞。

弄影浮云上,圆缺总清秋。数花须,黏柳絮,汝风流。

差排蚁国,虾岛立地凤麟洲。

既道尼山出世,又召东山入梦,镜里是真头。

烱烱明看汝,更上一层楼。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