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纪巡诗(其四十三)

仄径纡通斗六门,山牛遥触压荒村。

画开地险须重障,竹脚寮边戍卒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台湾巡行时所见的景象,充满了浓厚的边疆氛围与地理特征。

首句“仄径纡通斗六门”,以“仄径”形容道路狭窄且曲折,暗示了前往目的地的艰难与遥远。“纡”字则强调了路径的蜿蜒曲折,而“斗六门”则是台湾地区的一个地名,此处可能象征着通往边疆的门户,整体营造出一种深入边陲的意境。

次句“山牛遥触压荒村”,通过“山牛”的形象,展现了台湾山区的自然风貌。远处的山牛不经意间触动了荒凉的村落,既生动又富有画面感,同时也暗示了人烟稀少、环境荒凉的边疆特色。

第三句“画开地险须重障”,运用了“画开”这一拟人化的手法,将现实中的地理险峻比作画卷展开,强调了地形的复杂与险要。同时,“重障”二字形象地描绘了为了防御或保护而设置的重重障碍,体现了边疆地区的军事战略考量和安全意识。

最后一句“竹脚寮边戍卒屯”,点明了诗中人物的身份——戍边的士兵。在竹脚寮(可能是简易的竹制住所)旁驻扎的士兵,不仅代表了对边疆的守卫,也象征着对国家领土完整的忠诚与坚守。这一句将自然景观与人物活动相结合,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展现了边疆生活的艰苦与军人的奉献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台湾边疆的独特风光和边防将士的英勇与坚韧,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感。

收录诗词(57)

夏之芳(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台湾纪巡诗(其四十四)

驺前赤绋揭双竿,远迓牛车夹道看。

跳舞番童怪妆饰,铜铃响处羽为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台湾纪巡诗(其四十五)

臂插文书任所之,飞行麻达好男儿。

双悬萨豉声声应,描得蛮娘竞说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台湾纪巡诗(其四十六)

小番斗捷走如风,拓得围场万竹中。

响急铜铃疑阵马,当先争夺锦标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台湾纪巡诗(其四十七)

狡童教册独空群,鹅管横描蜗篆文。

艳说红毛旧时字,好将番籍纪纷纷。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