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其二)宿杭州凤山门外

夫容和泪送流霞。莫浣越溪纱。

水色帘衣,粉香窗扇,知醉那人家。

酒香红被东风影,吹梦又天涯。

一夜春潮,四山残雪,狼藉枕边花。

形式: 词牌: 少年游

鉴赏

这首《少年游》(其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杭州夜宿凤山门外的情景,充满了浓郁的江南风情与淡淡的哀愁。

“夫容和泪送流霞”,开篇即以“夫容”(可能指女子的面容)与“泪”、“流霞”(晚霞)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又略带伤感的氛围。女子在泪光中目送着晚霞消逝,既表现了离别的哀愁,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莫浣越溪纱”,“越溪纱”是古代女子常用的衣物,此处或暗喻女子内心的思绪难以平复,如同无法洗净的衣物,暗示情感的复杂与难以释怀。

“水色帘衣,粉香窗扇,知醉那人家”,这一句通过水色、帘衣、粉香、窗扇等意象,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与美感的场景。水色与帘衣相互映衬,粉香与窗扇交织出一幅宁静而温馨的画面,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醉人的梦境之中。然而,“知醉那人家”则透露出一种不确定与神秘感,引人遐想。

“酒香红被东风影,吹梦又天涯”,酒香与红被(红色的被褥)在东风的吹拂下,似乎将人带入了一个遥远的梦境之中。这里的“东风影”不仅指自然界的风,也可能象征着某种情感的波动,将人的情感推向远方,增加了诗歌的意境深度。

“一夜春潮,四山残雪,狼藉枕边花”,最后三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春潮涌动,四山上的残雪融化,象征着季节的更替与生命的轮回。而“狼藉枕边花”则可能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或是对当前处境的无奈与感慨,花落满地,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与情感的独特感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充满了深邃的哲思与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364)

郑文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鹤翁、,别署冷红词客,尝梦游石芝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而托为郑康成裔,自称高密郑氏。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后旅居苏州。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长于金石古器之鉴,而以词人著称于世,其词多表现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所著有《大鹤山房全集》

  • 字:俊臣
  • 号:小坡
  • 籍贯:鹤道
  • 生卒年:1856~1918

相关古诗词

三姝媚.秋晚新晴,买舟黄步,时闻易五中实卧病惠山,便一寻问,用梦窗韵赋此

夫容湖上道。浣离痕青青,旧袍如草。

醉过重阳,叹故人轻别,雨冥风悄。

泪接长波,空一镜,鬓霜浓照。

玉篴谁家,还掩孤屏,暗吹秋调。昨夜山眉晴扫。

趁唤酒吴亭,远寻幽窈。

露榭云廊,怕断魂重倚,倦迷清晓。

旧社飘萍,算几度、閒鸥同到。

莫更匆匆归去,吟湘自老。

形式: 词牌: 三姝媚

壶中天.庚寅中春,将予计车维舟胥渡,留别江东故人

江城暗雨,正残箫昏梦,客船无酒。

曲里香尘,吹不起,还误少年衫袖。

官烛烟寒,驿亭波暖,绿入清明柳。

玉人休折,小眉经岁疏瘦。

慢忆赋别东风,待新词谱遍,吴趋歌口。

后日西园,春好在,留得一双鹤守。

蓬海仙踪,蓟门归梦,叠鼓催津堠。

长安花发,故袍鸳缕能绣。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三姝媚

吴坊歌板地。借青尊浇残,一春红泪。

有限柔魂,似海棠枝上,断丝还系。

第一轻盈,禁几度、沈郎腰细。

莫遣垂杨,空向高楼,替人眠起。昨夜欢盟须记。

但醉粉迷香,枕边花气。

雨薄云轻,怕梦来都变,那时情味。

晓帐愁分,却又惜、黄昏容易。

自恁幽期能耐,而今倦矣。

形式: 词牌: 三姝媚

玉梅令

纤云压臂。双绾春魂细。歌尘散,酒香红被。

算三分好月,尽向梦中园,一分是影,二分是泪。

醒来甚处,玉温花腻。悤悤别,那人睡里。

怕相思一剪,断作水西流,更休劝,晓莺催起。

形式: 词牌: 玉梅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