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破砚》由元代诗人杨载所作,通过描述一块历经岁月的端砚,揭示了砚台在时间的磨砺下,棱角渐失,质地却愈发坚韧的故事。诗中以“彼美端溪石”开篇,赞美了砚台的美丽与珍贵,接着以“家藏岁月多”点明其悠久的历史。随后,“廉隅皆破缺,筋力尽研磨”两句描绘了砚台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展现了其承载的知识与文化的重量。
“玉亦坚而已,星如粲者何”则将砚台与玉石进行对比,强调了砚台虽经磨砺,但其内在的品质并未改变,依然保持着坚毅与纯洁。最后,“向来曾自诡,持用掇高科”表达了砚台曾经作为文人学子的工具,帮助他们获取功名,体现了其在文化传承与个人成长中的重要角色。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赞美了砚台的物质价值,更深刻地揭示了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和精神内涵,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