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岁在子而遭吾伯丧,岁在戌而遭吾父丧,岁在丑而遭吾叔丧,独灵光鲁殿岿然,胡竟风霜陨中寿;
客于汴者前三月返,客于沪者前三旬返,客于都者前三日返,惟淮浦片帆未莅,何堪雨雪泣归途。
这首挽联以哀婉之笔,描绘了作者对叔父离世的深切哀悼与怀念。上联通过列举“子”、“戌”、“丑”三个年份,巧妙地将叔父的去世与特定的生肖年份联系起来,不仅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含了对叔父生命轨迹的追忆。接着,“独灵光鲁殿岿然,胡竟风霜陨中寿”一句,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叔父的生命比作鲁殿的灵光,虽在风霜中陨落,却依然保持其不朽的精神光辉,表达了对叔父高尚品质和长寿生命的惋惜与赞美。
下联则通过“客于汴者”、“客于沪者”、“客于都者”的排列,形象地描绘了不同地方的亲人因叔父去世而提前返回的情景,强调了叔父离世对亲人的影响之深。最后,“惟淮浦片帆未莅,何堪雨雪泣归途”一句,以未归航的船只比喻叔父尚未回到家乡,却已离世,只能在雨雪中哭泣着踏上归途,表达了对叔父未能完成返乡心愿的遗憾与哀痛。
整体而言,此挽联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具体的事件和场景,深刻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哀思,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亲情、孝道的重视与尊重。
不详
仕宦所至有声,论生平幼学壮行,功名尤蹇;
子孙已贻之德,祝人世缘空障尽,夫妇皆仙。
清才妙墨世无双,怜君运蹇中年,小别竟传客死;
京国乡关欢不再,惟尔目空余子,久要独见平生。
天禄琳琅,异书坐拥;风流儒雅,吾乡人师。
角巾偶归,暨阳湖畔;高歌未已,白石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