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移豫章高士亭址下寄新喻文学潘时彦

云水极杳霭,一棹东南归。

青林相掩映,白鸟烟中飞。

新蒲乍隐舟,漫流侵夕矶。

偶寻高士宅,忽怅故人违。

摇曳鸣玉琴,谁云出处非。

明发引前望,五老收阴霏。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称的《舟移豫章高士亭址下寄新喻文学潘时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云水极杳霭”展现了江面云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以深远迷蒙之感。接着,“一棹东南归”表达了诗人乘船向东南方向归去的心情。

“青林相掩映,白鸟烟中飞”两句通过青翠的树林与在烟雾中飞翔的白鸟,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生动的自然环境。随着船只的行进,“新蒲乍隐舟,漫流侵夕矶”,新长的菖蒲刚刚能遮蔽小舟,水流漫过傍晚的礁石,进一步渲染了旅程的悠然。

诗人在此地偶遇高士之宅,不禁引发对旧友的思念之情:“偶寻高士宅,忽怅故人违。”他感叹与朋友的离别,而“摇曳鸣玉琴,谁云出处非”则借玉琴声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仕途抉择的思考,暗示出人生的起落无常。

最后,“明发引前望,五老收阴霏”描绘了清晨启程时,远处五座山峰笼罩在淡淡的云雾之中,寓意着未来的不确定性,也寄托了诗人对未知的期待和对故人的深深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情,寓哲理于山水之间,展现出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道路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484)

王称(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林大全赴天台县幕

枳棘宿鸾凤,百里淹骅骝。

郎官古犹薄,况秉帷幄筹。

君如红莲花,艳色閒且幽。

芳馨当自扬,岂值浊水流。

纫兰世方敦,服艾众所羞。

匪无太华仙,置尔玉井头。

去去但自保,毋以增烦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幽中送张用刚还晋安

海水天际落,北风捲蓬根。

愁烟结远思,薄暮空纷纷。

京洛子不留,驱车出都门。

离筵枫叶下,客路远声闻。

借问此日还,何时鸥鹭群。

舟移九曲棹,树隐重关云。

笑我鸾鹤姿,久闭樊笼春。

烟霞有归梦,为尔飞吟魂。

形式: 古风

古别离

将军嫖姚北伐时,汉兵五道同出师。

使者三河募豪杰,材官半是幽并儿。

雁门燕郊一丈雪,交河蹴踏层冰裂。

鸟旆遥翻青海云,蛇弓乱射阴山月。

青海阴山若个边,芳闺桃李为谁妍。

三年玉箸频啼处,万里金钲尚未旋。

机中锦字织成久,漫诉相思别离后。

鸳被春来夜梦多,龙沙秋尽寒川走。

飞书昨夜入咸阳,诏更徵兵屯朔方。

苦战匈奴围未解,铁衣著尽边庭霜。

边庭风霜那可度,望断关山不知处。

衣冠讵惜鸾带赊,楼高枉盼鸿音暮。

自古封侯燕颔身,肯思中妇凤楼尘。

但令疏勒风烟扫,丼作阳台云雨人。

形式: 古风

怨歌行

弦奏钧天素娥之宝瑟,醉倾紫霞碧海之琼杯。

宿居七采流苏之锦帐,坐我九成白玉之高台。

台高帐煖春云薄,金缕轻身掌中托。

结成比翼天上期,不羡连枝世间乐。

岁岁年年乐未涯,鸦黄粉白淡相宜。

卷衣羞比秦王女,抱衾肯赋宵征诗。

参差双凤裁筠管,谁信韶华有凋换。

魏园未泣龙阳鱼,汉宫忍听长门雁。

长门萧萧秋影稀,粉屏珠缀流萤飞。

苔生舞席尘蒙镜,空傍閒阶寻履綦。

宛宛青阳日将暮,惆怅君恩弃中路。

妾心如月君不知,斜倚云和双泪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