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其四)

埋玉腰间觅性宗,儒冠谋道有谁同。

笔尖冻折新诗就,但可徒收翰墨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翻译

在腰间藏匿着如玉的才华寻找精神归宿
身为儒生,寻求真理的道路又有谁能与我同行

注释

埋玉:比喻才华出众。
腰间:身体部位,这里指内心深处。
觅性宗:寻找精神寄托或人生目标。
儒冠:古代读书人的帽子,象征儒生身份。
谋道:寻求真理或道义。
谁同:有谁能够同行。
笔尖:指写作工具。
冻折:形容因寒冷而难以书写。
新诗就:刚刚写成的新诗。
徒收:仅仅得到。
翰墨功:书法和文学方面的成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寅所作的《再和·其四》。诗中,诗人以“埋玉腰间觅性宗”起句,形象地表达了他对于追求真理、寻找内心归宿的决心,将知识和智慧比作“玉”,藏于腰间,寓意深沉而执着。接下来,“儒冠谋道有谁同”一句,揭示了诗人孤独求索的境况,感叹在寻求儒家之道的道路上,能有共鸣者寥寥。

“笔尖冻折新诗就”描绘了诗人寒夜苦吟的情景,即使天气严寒,冻得笔尖都可能折断,他依然坚持创作,足见其对诗歌艺术的热爱与坚守。最后,“但可徒收翰墨功”表达了诗人明白,尽管付出艰辛,可能只是收获了文字技艺,而非直接的现实功利,但他甘愿如此,只为精神上的满足和提升。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诗人胡寅在学术探索中的坚韧与孤独,以及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执着,展现了古代文人墨客的高尚情操。

收录诗词(636)

胡寅(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学者称致堂先生,后迁居衡阳。胡安国弟胡淳子,奉母命抚为己子,居长。秦桧当国,乞致仕,归衡州。因讥讪朝政,桧将其安置新州。桧死,复官。与弟胡宏一起倡导理学,继起文定,一代宗师,对湖湘学派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著作还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斐然集》等

  • 字:明仲
  • 籍贯: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
  • 生卒年:公元1098年~公元1156年

相关古诗词

再和(其七)

自笑兵厨吏不虔,冻醅如蜜只年年。

却思踏雪江头路,屡费诗人一斗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再游岳麓示法光其邻道林人言陶士衡旧居也五绝(其五)

草堂何日傍云根,借问邻家两足尊。

欲买渔舟系江树,先凭屐齿记苔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再游岳麓示法光其邻道林人言陶士衡旧居也五绝(其四)

旧诗不省作何言,新句无奇墨乱翻。

要是云山通宿契,故将文字寄深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再游岳麓示法光其邻道林人言陶士衡旧居也五绝(其一)

雄城千雉压江横,倒影蛟龙十里明。

欲倚危栏舒远眺,东风无力暮云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