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王立安讣音哭之三首(其三)

金丹炼就谁人识,玉树埋来恨有馀。

几日已为黄壤客,昨朝犹见白门书。

家悬两地星霜久,膝绕诸郎象勺初。

末后数言殊了了,前身应得悟真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在得知好友王立安去世的消息后所作的悼念之作。诗中充满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哀思。

首句“金丹炼就谁人识”,以“金丹”比喻王立安的才华或成就,暗示其虽有卓越之能却鲜为人知,表达了对王立安生前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可和赏识的惋惜之情。

“玉树埋来恨有馀”一句,以“玉树”比喻王立安的高洁品性或才华,用“埋来”表达其去世的事实,而“恨有馀”则表达了对王立安早逝的遗憾和痛心。

“几日已为黄壤客,昨朝犹见白门书”两句,通过对比“几日”与“昨朝”,强调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同时“黄壤客”指去世之人,“白门书”可能是指王立安生前留下的文字作品,表达了对逝者作品的珍视以及对其生命短暂的感慨。

“家悬两地星霜久,膝绕诸郎象勺初”两句,描述了王立安家庭的现状,以及他离世后给家人带来的长久的思念与改变,同时也暗示了王立安作为父亲的角色,以及对子女的关爱。

“末后数言殊了了,前身应得悟真如”结尾两句,表达了对王立安最后话语的深刻印象,以及对其精神境界的肯定,暗示王立安虽已离世,但其智慧与精神将永存,得到了某种超越生死的领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逝者生平、才华、家庭、精神等方面的回忆与反思,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哲理思考,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题吴山带墨菊为潘受平

清姿妙笔已难期,身后珍如玉树枝。

最是棱棱霜下菊,赠君不少故人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寄题家健夫西峰草堂

不同吟醉几经冬,燕雁频频过越封。

老去未曾忘北路,人来多是说西峰。

诗情日与年华长,酒债全教笔砚供。

特遣儿曹识堂径,天涯痴叔也如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励儿北上口占示之二首(其一)

吾衰良已甚,汝往慎前途。

一骑过河岳,扁舟下楚吴。

眼中新白雪,梦里古皇都。

最是英贤会,同声自不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励儿北上口占示之二首(其二)

文章先世业,用舍百年身。

送尔无他语,思为不朽人。

旧山丛桂老,去路杏花春。

倘谢经生籍,韦编正好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