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好物不虽多,自悟方悟他。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愿得无言经,尽度恒河沙。
尽度一切已,依然无一物。
籁鸣天河斜,清风共明月。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许月卿赠送给友人胡菊轩的作品。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佛法的理解和体悟,表达了自己对于禅机顿悟的认识。
“好物不虽多,自悟方悟他。”这两句表明了诗人认为真正的智慧不是来自外在的积累,而是来源于内心的自我觉醒。只有当一个人真正理解了自己的心性时,他才能去理解和觉悟到别人的真理。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这两句直接点出了佛教中《法华经》的重要思想。《法华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其核心思想在于一切众生皆有成佛的可能性。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一个道理:当心灵迷失时,需要通过修行和智慧的力量去转变这种迷惑状态,而一旦心灵觉悟,那么《法华经》中所蕴含的深刻真理也就自然明了。
“愿得无言经,尽度恒河沙。”这里的“无言经”指的是超越语言文字的最高智慧。诗人表达了一个愿望,即希望能够得到这种不依赖于语言的智慧,并以此来度化一切众生,就如同度过恒河沙数般众多。
“尽度一切已,依然无一物。”这两句则表明了一种超脱和空寂的境界。诗人在这里说,即使已经度化了所有众生,但这种修行并没有留下任何东西,这也体现了佛教中“无我”的思想。
最后两句“籁鸣天河斜,清风共明月。”则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这里的“籁鸣”指的是夜晚时分的钟声,“天河斜”则是对银河倾斜状的美丽描述。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融入自然之中的境界,与宇宙和谐共生。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佛学造诣,也展现了其深邃的禅意和对生命及世界的独到见解。
不详
霜日步行迟,云山履历长。
芦花相逊揖,松树自宫商。
竹动鸣珂里,桃成衣锦乡。
水边篱落好,一夜玉为堂。
轻烟薄雾结凄迷,颗颗匀圆讶许齐。
无雨无风闻叶响,如珠如粟压花低。
飞来莲叶仙犹湿,吟过林稍蝉不饥。
散洒刘郎金露掌,不垣不户总京低。
月代太阳,太阳代月。君逸臣劳,职分无越。
穆穆皇皇,明明在烈。光于四方,罔不秉哲。
火明水清,坎离斯设。日月有明,容光靡阙。
无非教也,教亦不屑。金取其清,分明之精。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金清月白,助天日明。
日明相续,万物咸睹。匪今斯今,不瞽万古。
满目山川贤否异,对床风雨弟兄同。
九江莫作淮西看,记得九江元是东。